黄桷树根疙瘩
《中华本草》:黄桷树根疙瘩
拼音注音
Huánɡ Jué Shù Gēn Gē Dɑ
出处
出自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cus virens Ait.var.sublanceolata(Miq.)Corner[F.lacor sensu auct.non Buch. -Ham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由根部割取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大乔木,高15-20m。板根延伸达数十米外,支柱根形成树干,胸围达3-5m。叶互生;叶柄长2.5-5cm;托叶广卵形,急尖,长5-10cm;叶片纸质,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,长8-16cm,宽4-7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钝或圆形,全缘,基出脉3条,侧脉 7-10对,网脉稍明显。隐头花序(榕果),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,或3-4个簇生于已落叶的老枝上,近球形,直径5-8mm,成熟时黄色或红色;基部苞片3枚,卵圆形,细小,无总花梗;雄花、瘿花、雌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;雄花无便,少数,着生于花序托内壁近口部,花被片4-5,线形;雄蕊1,花丝短;瘿花具花被片3-4,花柱侧生;雌花无梗,花被片4。瘦果微有皱纹。花、果期全年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800m的疏林中或溪边湿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温;活血通络。主风温关节痛;劳伤腰痛
用法用量
内服:10-30,浸酒饮。
各家论述
《重庆草药》:泡酒服,治背脊痛,劳伤腰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黄桷树根疙瘩
拼音注音
Huánɡ Jué Shù Gēn Gē Dɑ
出处
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。
功能主治
《重庆草药》:"泡酒服,治背脊痛,劳伤腰痛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蔊菜
- 珊瑚草花
- 黄杞
- 风毛菊
- 赶黄草
- 鬼盖
- 地草果
- 黄泥菜
- 蛤蟆草
- 豪猪千
- 蛤叶薯
- 鲎胆
- 黄山药
- 地菍根
- 黄开口
- 吊吊果
- 鹄油
- 地贵草
- 虾蟆肝
- 地核桃
- 虎图辣
- 鹤虱
- 黄缅桂
- 鲂鱼
- 水鬼蕉叶
- 铧头草
- 钩藤
- 黑蒿
- 黄毛榕
- 黄芪
- 蛤蚧
- 黄花地丁
- 蝮蛇胆
- 黄花木
- 黄皮血藤
- 香附
- 黄荆根
- 檀香
- 虎掌草
- 黄葛树
- 四棱杆
- 黄多孔菌
- 四叶草
- 杉寄生
- 禹余粮
- 钩石斛
- 高粱泡叶
- 杉蔓石松
- 蜂窝草
- 睡菜
- 黄桷皮
- 水豆瓣
- 黄桷根
- 地下明珠
- 黄大豆
- 生姜
- 四棱筋骨草
- 革叶茴芹
- 鸡麻
- 四轮草
- 地梗鼠尾
- 珊瑚草
- 关木通
- 黄槿
- 黄水藨叶
- 石蟹
- 蝗虫
- 茴香
- 山禾串
- 鲨鱼心
- 柿漆
- 黄矾
- 桑枝
- 黄唇鱼肝
- 地灵根
- 地星
- 蝴蝶树
- 飞龙掌血
- 地枇杷
- 鹿角芦荟
- 虎掌草叶
- 黄独零余子
- 沙参
- 四棱通
- 桑皮汁
- 桃奴
- 深山黄堇
- 石羊菜
- 长距兰
- 长叶山竹子
- 长管假茉莉
- 长石
- 长柄秋海棠
- 长瓣金莲花
- 长叶实蕨
- 猪脾
- 到老嫩
- 大果卫矛
- 马柳根
- 铺地罗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