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凤梨
《中华本草》:灰凤梨
拼音注音
Huī Fènɡ Lí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柄灰包科真菌歧裂灰包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ellorinia imquinans Berk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去净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子实体高5-9cm,阔4-8cm。包被两层,位于短柄之顶端,近梨形,直径4-8cm,外包被厚,与菌柄的外皮相连,表面由突起的角锥状鳞被组成,状如风梨。灰褐色、茶褐色。随着成熟而脱落。内包被薄,色泽较外包被为深,栗褐色。中央部位的孢体初灰白色,后锈褐色,随着成熟抱体呈粉末状散出。孢子球形,淡黄色,壁表具小疣,直径5-7.5μm。孢丝扁平,无色或微具青褐色,稀具横隔,不分枝,直径2.5-4.5μ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空旷草原、砂土或粘土地上。夏、秋季单生或群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青海、新疆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子实体包被近球形,直径4-8cm,外包被龟裂成鳞片,鳞片大而厚,角锥形,近包被顶部的鳞片更大,长6-7cm,宽约lcm,向下逐渐变小;内包被膜质。菌柄内实,长2.5-5cm,直径1.5cm。孢体粉状,青黄色或锈褐色。
性味
辛;性平
功能主治
止血;消肿。主外伤出血;冻疮破溃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撒敷。
复方
包被表面的锥状突起如风梨状,故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篦子舒筋草
- 葱实
- 灰钉
- 苦生叶
- 蟾头
- 河豚子
- 海州常山
- 翅果唐松草
- 穿鞘花
- 海南蒟
- 海浮石
- 核桃仁
- 海莲叶
- 海龟胶
- 蚕豆壳
- 臭菘叶
- 湖北海棠根
- 核桃楸皮
- 核桃楸
- 藏绵芪
- 藏鮡骨
- 桦菌芝
- 海尼豆瓣绿
- 淮山
- 昏鸡头
- 华鹅耳枥
- 海鳗卵
- 公鱼
- 海虾
- 海南茄
- 海鳗胆
- 海盘车
- 河口莲座蕨
- 火秧竻蕊
- 海带根
- 槐叶苹
- 核桃青龙皮
- 蛤蒌
- 桃子
- 鸜雉
- 驼乳
- 秃鹫
- 蚱蝉
- 麦斛
- 山麻
- 海雹菜
- 海鳗
- 核桃楸果
- 海燕
- 海茜
- 土木贼
- 海南三七
- 草乌叶
- 臭菘种子
- 土人参叶
- 环草
- 柃木
- 柳根
- 柳屑
- 兰草
- 血参
- 华山矾根
- 云实蛀虫
- 兰花
- 柳枝
- 卤地菊
- 海螺
- 华东瘤足蕨
- 河蚌
- 土马鬃
- 柳杉
- 岭南铁角蕨
- 林荫千里光
- 岭南花椒根
- 唐古特马尿泡
- 兔皮毛
- 兔耳草
- 列当
- 李根皮
- 紫楠叶
- 獾肉
- 刘寄奴
- 兰花叶
- 玉簪叶
- 海鹞鱼胆
- 李树叶
- 蚕豆荚壳
- 拦路虎
- 凉山虫草
- 栗树皮
- 廊茵
- 栾华
- 灰锤
- 合欢皮
- 槲实仁
- 海底柏
- 土圞儿
- 凉薯
- 六道木
- 凌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