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神曲
《*辞典》:建神曲
拼音注音
Jiàn Shén Qū
别名
泉州神曲(《药性考》),范志曲、百草曲(《纲目拾遗》)。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麦粉、麸皮和多种药物混和后,经发酵而成的曲剂。
制法
①取枳壳1.5斤,枳实1斤(麸炒),香附子1斤(麸炒),杭白芍1.5斤(洒炒),莪术1斤(酒炒),首乌片1斤(微炒),白扁豆2斤(炒),玄胡索1斤(醋炒),槟榔1斤(炒),高良姜1斤(赤土炒),青皮1斤(醋炒),黄栀子2.5斤(炒),光三棱1斤(醋炒),川花椒12两(炒),大黄1斤(酒浸一宿),泽泻1斤(沙炒),砂仁1斤(姜汁炒),川朴1.5斤(姜汁妙),杏仁4斤、黄芩1斤(酒炒),麦芽1斤(炒),黄柏1斤(炒),姜黄0.5斤,防风1斤(去净毛),木香1斤,羌活0.5斤,车前子1.5斤,芡实1.5斤,山查皮1斤,陈皮1.5斤,薄荷2斤,茯苓皮1斤,甘草1斤,白粉刈1斤,法白曲10两,使君子2.5斤(带壳),藿香1斤,紫苏全1斤,白芥子1斤,香薷1.5斤,泽兰1.5斤,荆芥1斤,苍术1斤(大米糖炒),柴胡1斤(酒炒)。上药合并,磨成细末,过筛,加入赤小豆、小麦(均须浸透碾碎)各8斤及麦皮、麦粉各2斤,混合拌匀。另取青蒿草、赤柱草、苍耳草各2斤,切碎煎汤(称为三味汤),与上药混和,反复揉匀,入印模内压成小块,稍凉后用稻草覆盖,使充分发酵至外表长出黄色菌丝时,取出晒干,然后再用适当的火力(控制在36℃)烘烤,储藏4个月后,取出再晒,刷去露毛即成。(福建泉州)
②苍术2两,甘草、苏叶、藿香各4两,木香6两,青蒿、青茶各半斤,川朴12两,陈皮、六神曲、山查各1斤半,麦芽2斤。取诸药共研细末,加米汤拌匀,放入装有松香末的模子内做成小块,发酵后晒干。(北京)
性味
苦,温。
①《药性考》:"微苦香甘。"
②《纲目拾遗》:"甘淡,清香。"
功能主治
健脾消食,理气化湿,解表。治伤食胸痞,腹煮吐泻,痢疾,感冒头痛,小儿伤饥失饱。
①《药性考》:"搜风解表,调胃行痰,止嗽、疟、痢、吐泻;能安温疫岚瘴,散疹消斑。感冒头痛,食滞心烦,姜煎温服,或二、三钱。"
②《蔡氏药帖》:"治风寒暑湿,头眩发热,表汗;能消积开胸,理膈调胃健牌及四时未定之气;兼能止泻消肿及饮食不进等症。又能止霍乱吐泻,咳嗽,赤白痢疾,小儿伤饥失饱一切症。不服水土,瘴气肚痛皆效。"
③《饮片新参》:"消食滞,止泻,健脾胃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;或研末入丸、散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蛇鲻
- 钓竿柴
- 转心莲
- 竹茹
- 粘人花
- 鸡谷草
- 二色内风消
- 跌破竻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罐子草
- 鱼眼草
- 尖顶羊肚菜
- 鸳鸯
- 雕爪
- 筋骨草
- 钉耙七
- 鸡蛋果
- 鳐鱼胆
- 鸭脚茶
- 鸡公柴
- 稻槎菜
- 鸭脚罗伞
- 鼠牙半支
- 珠子参
- 鸡血藤
- 角果木
- 珠兰根
- 豆腐皮
- 竹卷心
- 江南卷柏
- 鸢脚爪
- 鱼鳖金星
- 短柄枹栎虫瘿
- 将军树
- 鸡嗉子
- 光叶海桐叶
- 蒟蒻
- 雁肪
- 茳芒决明
- 藕粉
- 祖司麻
- 鼠曲草
- 阿氏蒿
- 鲥鱼鳞
- 鸐雉
- 饿蚂蝗
- 鹅喉管
- 蕨麻草
- 鱼鳞甲
- 积雪草
- 蛇退步
- 鸡爪竻
- 豆腐渣
- 鸭脚艾
- 鸭肫衣
- 鱼肝油
- 金毛七
- 鸡蛋花
- 鲨鱼肝
- 菊花根
- 自来血
- 钭叶榕
- 鸡筋参
- 莙荙菜
- 珠儿参
- 八宝茶
- 鸡爪芹
- 竹节七
- 鹌鹑蛋
- 酸猴儿
- 绢毛苣
- 都咸子
- 鳝鱼头
- 接骨木叶
- 蜀葵花
- 金甲豆
- 竹叶椒
- 鸡冠菜
- 鸭儿芹根
- 珠芽蓼
- 竹砂仁
- 鸡毛菜
- 鸭脚木皮
- 金狮藤
- 鹰爪枫
- 寄马桩
- 鸡排骨草
- 金樱根
- 竹鼠子牙
- 珠儿参叶
- 酸枣根皮
- 峨眉黄芩
- 接骨仙桃
- 鸦椿卫矛
- 见风消
- 峨眉半边莲
- 饺剪藤
- 金刚一棵蒿
- 直杆蓝桉叶
- 直萼黄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