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荞麦茎叶
《中华本草》:金荞麦茎叶
拼音注音
Jīn Qiáo Mài Jīnɡ Y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金荞麦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agopyrum dibotrys (D.Don)Hara[Fagopyrum cymosum](Trev.)Meisn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集茎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宿根草本,高0.5-1.5m。主根粗大,呈结节状,横走,红棕色。茎直立,多分枝,具棱槽,淡绿微带红色,全株微被白色柔毛。单叶互生,具柄,柄上有白色短柔毛;叶片为戟状三角形,长宽约相等,但顶部叶长大于宽,一般长4-10cm,宽4-9cm,先端长渐尖或尾尖状,基部心状戟形,顶端叶狭窄,无柄抱茎,全线成微波状,下面脉上有白色细柔毛;托叶鞘抱茎。秋季开白色小花,为顶生或腋生、稍有分枝的聚伞花序;花被片5,雄蕊8,2轮;雌蕊1,花柱3。瘦果呈卵状三棱形,红棕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路边、沟旁较阴湿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和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具纵棱,枯绿色或微带淡紫红色,节明显,可见灰白色膜质叶鞘,断面多中空。叶互生,多皱缩,湿润展平后,完整的叶片呈或戟状三角形,长宽相等,先端渐尖,基部心状或戟形,基出脉7条,全缘;质脆,易碎。气微,味微苦涩。
化学成分
茎、叶均含原花色甙(proanthocyanidins)[1]。[br]茎中还含3’,4′-亚甲二氧基对-7-羟基-6-异戊烯基黄酮(3′,4′-methylenediosy-7-hydroxy-6-isopentenyl flavone)[2]。叶中含有槲皮素-3-O-(2”-O-对羟基香豆醉)-β- D-吡喃葡萄糖甙[quercetin-3-O-(2″-O-P-hydroxy-coumaroyl)-β-D-glucopyranoside][3]和阿魏酸(ferulic acid),咖啡酸(caffeic acid),绿原酸(chlorogenic aeid)[4]。
性味
苦;辛;性凉
归经
肺;脾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健脾利湿;祛风通络。主肺痈;咽喉肿痛;肝炎腹胀;消化不良;痢疾;痛疽肿毒;瘰疬;蛇虫咬伤;风湿痹痛;头风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柱果铁线莲
- 沙糖木
- 二仙桃
- 刺瓜
- 苦瓠叶
- 树火麻
- 山羊耳
- 伤寒草根
- 红紫苏
- 荷苞花根
- 锯鲨卵
- 乔木五加
- 青羊参
- 白鱼尾
- 地涩涩
- 猴枣
- 蝮蛇脂
- 入地金牛
- 海粉
- 白草根
- 马铃薯
- 刷把草
- 紫金莲
- 山土瓜
- 罐子草
- 马齿苋
- 走马风
- 紫阳花
- 紫油木皮
- 麦饭石
- 刺郎果
- 马骝卵
- 马蹄荷根
- 马铃根
- 鳗鲡鱼骨
- 马甲子叶
- 马蹬草
- 刺黄柏
- 马鞭草
- 羊不食
- 露水草
- 鹅掌楸
- 莲雾根
- 麻叶荨麻
- 紫香薷
- 走游草
- 赤茯苓
- 鳣鱼肝
- 马缨花
- 麻风树
- 功劳木
- 藤乌头
- 茱卷皮
- 马鬃蛇
- 柳杉叶
- 自然铜
- 紫金龙
- 海桐皮
- 蜘蛛草
- 蜘蛛果
- 黑头草
- 蒸饼
- 苎麻梗
- 马鬃参
- 野木耳菜
- 马蹄细辛
- 竹鼠肉
- 锥螺壳
- 鹧鸪脚
- 詹糖香
- 鯮鱼
- 南天竹
- 万年柏
- 麝香壳
- 干地黄
- 石上藕
- 蟅虫
- 篑草
- 重楼
- 红须须
- 盾叶薯蓣
- 马甲子根
- 钻地风
- 鳗鲡鱼膏
- 醉魂藤
- 麻羊藤
- 麦瓶草
- 海狗肾
- 山佛手
- 马牙半支
- 柠条籽
- 水藁本
- 山慈姑叶
- 猫脚印
- 麻糖风
- 隔山撬
- 醉针茅
- 九龙盘
- 马蝗果
- 紫鸭跖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