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节茶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节节茶
别名
石风节、九节风
来源
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鱼子兰Chloranthus officinalis Blume,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碎晒干。
性味
辛、微苦,温。
功能主治
通经活络,止血。用于感冒,肾结石,子宫脱垂,产后流血,癫痫,跌打劳伤,风湿麻木,关节炎,偏头痛;外用治骨折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外用鲜叶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节节茶
拼音注音
Jié Jié Chá
别名
石节风、九节风、野珠兰。
出处
鱼子兰之名见于《花镜》"真珠兰"条内,云:"真珠兰亦名负子兰。"《纲目拾遗》则收入"珠兰"条内,原植物均为金粟兰 Chloranthus spicatus (Thunb.) Makino,非本品。本品名鱼子兰见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金粟兰科植物鱼子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loranthuselatiorLink.[C.officinalisB1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切段,晒干用。
原形态
鱼子兰 半灌木,高达2m。茎圆柱形,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5-13mm;叶片纸质,宽椭圆形、倒卵形至长倒卵形或披针形,长10-20cm,宽4-8cm,先端长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粗浅疏锯齿,齿端具腺体,两面无毛;侧脉5-9对。穗状花序顶生,两歧或总状分枝,复排列成圆锥花序式,具长总花梗;苞片三角形或宽卵形;花小,白色;雄蕊3枚,药隔合生成一卵状体,上部浅3裂,中央裂片较大,具一个2室的花药,两侧裂片较小,各具1个1室的花药,药隔不伸长,药室在药隔的中部或中部以上;子房卵形。果倒卵形,长约5mm,白色,花期4-6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山谷林下或溪边阴湿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直径约5mm,有分枝;表面有纵纹,光滑无毛,节稍膨大。叶常皱缩,展平后长倒卵形或倒披针形,长10-20cm,宽3-8cm,先端渐窄成长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,齿尖有一腺体,两面无毛,枝顶常带有总状分枝的穗状花序,总花梗较长。气芳香,味微涩。
性味
辛;微苦;温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;通经活络;止血。主风寒感冒;头痛;风湿痹痛;肢体麻木;损伤骨析;产后流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接骨紫菀
- 橘皮
- 姜黄草
- 鸡大腿
- 鸡子黄
- 錾菜
- 麻黄根
- 鸡爪草
- 鸡骨香
- 爵床
- 长毛香科科
- 鸡爪乌
- 苣荬菜花
- 麦门冬
- 走茎丹参
- 盾叶薯蓣
- 麻叶荨麻
- 鳝鱼血
- 结血蒿
- 马鞭草
- 紫金莲
- 蛇莓根
- 鸡雪莲
- 紫油木皮
- 紫香薷
- 蛇见怕
- 茳芒
- 鼠尾草
- 蒟酱叶
- 马鬃参
- 紫金龙
- 鲫鱼胆草
- 鸡冠苗
- 荆芥根
- 鲛鲨白
- 酸枣根
- 鼠标蛇
- 箭叶蓼
- 鹈鹕脂油
- 鯮鱼
- 赛莨菪
- 矩镰荚苜蓿
- 黄山梅
- 荆芥叶莸
- 蒟蒻薯叶
- 绢毛石花
- 酸浆菜
- 蜀葵根
- 菊叶三七
- 绛梨木子
- 江珧柱
- 赛番红花
- 矩叶酸藤果
- 鸡翔草
- 菊花苗
- 菊架豆
- 止咳草
- 藤乌头
- 鸡桑叶
- 鸡心七
- 鳝鱼骨
- 针叶火绒草
- 肿柄菊叶
- 刷把草
- 藏青杠
- 莲雾根
- 篑草
- 醉鱼草花
- 锥连栎
- 蛇迷草
- 藏红花
- 南天竹
- 菊苣
- 江西金钱草
- 荚蒾子
- 山土瓜
- 毛柄锦香草
- 赭石
- 芝麻菜
- 鸡腰果
- 蕹菜根
- 鲛鱼
- 柳杉叶
- 荆芥
- 鸡蛋壳
- 鼠李
- 乌口树
- 蛇莓
- 酸模
- 鸡脚参
- 礁膜
- 蛇婆
- 韶子
- 麝香
- 鲫鱼藤
- 稷米
- 菅
- 鸡头
- 蛇葡萄
- 鸡子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