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尾千金草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尾千金草
拼音注音
Mǎ Yǐ Qiān Jīn Cǎo
别名
马尾伸筋草、马尾青青草、飞龙、捆仙绳
英文名
lycopodium
出处
出自《广西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杉科植物金丝条马尾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legmariurus fargesii(Herter)Ching[Lycopodium fargesii Herter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马尾千金草,多年生常绿草本,丛生。须状根短而少,除近根部密生交错的灰白色绵毛外,全体光滑无毛,柔软细长,可达1m以上,色青翠。多回2歧状分枝,外形犹如马尾。叶较厚,质软,略有蜡质亮光。叶型有两种:营养叶呈线状披针形,长约4mm,宽不及1mm,锐尖头,螺旋状伏生于枝及分枝上,排列紧密,背面稍隆起;孢子叶呈矩圆形或类圆形,长约2mm,宽约1mm,基部平截,先端尾状突尖,背面主脉隆起。孢子囊肾形,黄白色,具短柄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长于悬岩绝壁或生有苔藓植物的古老树桠间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形状
干燥全草青绿色,细长,多分枝,质柔软光滑,略有光亮,鳞叶排列紧密,不刺手,多无根部;如有根部残留,则可见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绵毛。以青色、干爽、长条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三萜类:千层塔烯二醇(serratenediol),千层塔三醇(tohogenol),千层塔烯三醇(serratriol)及石松隐四醇(lycocryptol)等。
性味
平;淡;有毒;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;祛风除湿。主跌打损伤;肌肉痉挛;筋骨疼痛;风湿关节痛;肥大性脊柱炎;类风湿性关节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,水煎,冲酒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马尾千金草
拼音注音
Mǎ Wěi Qiān Jīn Cǎo
别名
马尾伸筋草、马尾青青草、飞龙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广西中药志》
来源
为石松科植物马尾千金草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扎成小把,阴干。不宜直晒或火烘,否则容易脆断。
原形态
多年生常绿草本,丛生。须状根短而少,除近根部密生交错的灰白色绵毛外,全体光滑无毛,柔软细长,可达1米以上,色青翠。多回2歧状分枝,外形犹如马尾。叶较厚,质软,略有蜡质亮光。叶型有两种:营养叶呈线状披针形,长约4毫米,宽不及1毫米,锐尖头,螺旋状伏生于枝及分枝上,排列紧密,背面稍隆起;孢子叶呈矩圆形或类圆形,长约2毫米,宽约1毫米,基部平截,先端尾状突尖,背面主脉隆起。孢子囊肾形,黄白色,具短柄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悬岩绝壁或生有苔藓植物的古老树桠间。
形状
干燥全草青绿色,细长,多分枝,质柔软光滑,略有光亮,鳞叶排列紧密,不刺手,多无根部;如有根部残留,则可见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绵毛。以青色、干爽、长条者为佳。
性味
《广西中药志》:"平,淡。"
功能主治
舒筋,活络,祛风湿。治跌打损伤,肌肉痉挛,筋骨疼痛。
①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治跌打,腰痛。"
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舒筋活络,祛风湿。治肌肉痉挛,骨节疼痛。"
③《广西药材》:"治风湿脚症,并治神经衰弱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浸酒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柑
- 单面针
- 马尿泡
- 吊灯花
- 单鞭
- 马尾伸筋草
- 山药
- 肉桂叶
- 鸭
- 地盘松球
- 鹅不食草
- 苦碟子
- 角果木子油
- 芒小米草
- 梧桐根
- 软水黄连
- 塌菜
- 螲蟷
- 八宝镇心丹
- 箭杆杨
- 蛇胆
- 苦石莲
- 檵花根
- 大半边旗
- 钝齿青荚叶
- 密蒙花
- 对叶四块瓦
- 毒鱼藤
- 五指毛桃果
- 蚍子草
- 软丝藻
- 肉桂油
- 白沙蒿
- 马尔康水黄连
- 密枝问荆
- 马乳
- 密马
- 山螃蟹
- 帽兰
- 山黄皮
- 马缨杜鹃
- 山黑柳
- 山龙眼
- 长杆兰
- 紫弹树枝
- 紫杉
- 紫花鱼灯草
- 长白假水晶兰
- 紫茉莉叶
- 紫红獐牙菜
- 紫色翼萼
- 紫菀
- 长尾复叶耳蕨
- 赤车
- 紫河车
- 长春花
- 赤翅蜂
- 醋柳果
- 醋糟
- 长叶珊瑚果
- 赤小豆叶
- 紫云英子
- 紫珠叶
- 赤小豆花
- 土良姜
- 天竺黄
- 长梗千里光
- 浙桐皮
- 白枪杆
- 长白鱼鳞松
- 赤芍药
- 长年兰
- 鹰头
- 紫荆根皮
- 八仙草
- 鸭涎
- 竹叶参
- 紫泡
- 紫芋
- 雌黄
- 紫芝
- 紫珠
- 长圆叶艾纳香
- 长柄蕗蕨
- 紫堇
- 紫桔梗
- 小狮子
- 镰形棘豆
- 小狗脊
- 野辣子
- 篦子草
- 莱菔叶
- 牛角(角思)
- 楝花
- 骆驼蹄草
- 牛角三七
- 鸟不企
- 裂叶秋海棠
- 白首乌
- 牛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