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荆
《*辞典》:牡荆
拼音注音
Mǔ Jīnɡ
别名
黄荆、小荆、楚
性味
实:苦、温、无毒。
叶:苦、寒、无毒。
根:甘、若、平、无毒。
茎:甘、平、无毒。
功能主治
1、白带下。用牡荆子炒焦为末,饮服。
2、小肠疝气。用牡荆子半升,炒熟,加酒一碗,煎开,乘热饮服。甚效。
3、湿痰白浊。用牡荆子炒为末,每服三钱,酒送下。
4、耳聋。用牡荆子泡酒常饮。
叶:
1、九窍出血。用荆叶捣汁,酒调服二合。
2、小便尿血。治方同上。
3、腰脚风湿。用荆叶煮水,熏蒸病人,以汗出为度。
根:各各上风疾。用七叶黄荆根皮、五加根皮、接骨草,等分煎汤,每日饮服适量。
茎:灼疮发热,风牙痛。青盲内障。
荆沥:
1、中风口噤。服荆沥,每次一升。
2、头风头痛。用日取荆沥饮服。
3、喉痹疮肿。取荆沥细细咽服。或以荆一把,水煎服。
4、心虚惊悸,形容枯瘦。用荆沥二升,火上煎成一升六合,分四次服,白天服三次,晚上服一次。
5、赤白痢。久不愈。用荆沥饮服,每日五合。
6、疮癣。用荆沥涂搽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米饭花果
- 毛叶肾蕨
- 毛果算盘子
- 毛茎马兰
- 毛荚决明
- 毛血藤
- 牡丹皮
- 牡荆根
- 猫人参
- 米麦麨
- 毛叶黄杞
- 毛大丁草
- 毛根杜仲
- 毛水苏
- 毛脉酸模
- 毛鬼头伞
- 猫须草
- 猫骨
- 绵枣儿
- 绵毛马兜铃
- 绵藤
- 毛大丁草根
- 毛扭藓
- 毛果珍珠茅
- 毛脉南蛇藤
- 毛蕨根
- 满山红
- 牡蛎肉
- 米面蓊根
- 糜穰
- 美丽鳞毛蕨
- 美登木
- 毛枝崖爬藤
- 毛柄短肠蕨
- 毛稔根
- 毛笋
- 缅枣
- 缅茄
- 美丽桐
- 毛女贞
- 毛柴胡
- 毛葡萄
- 毛葡萄根皮
- 毛蕊老鹳草
- 牡荆沥
- 绵参
- 美舌藻
- 毛木树皮
- 毛稔
- 毛竹
- 毛薯
- 毛黄连
- 毛黐头婆
- 牡荆子
- 猕猴桃藤
- 猫腿姑
- 盲肠草
- 毛草龙
- 毛木通
- 满江红
- 毛赪桐
- 毛草龙根
- 偏叶白齿藓
- 偏翅唐松草
- 偏翅唐松草根
- 佩兰
- 偏瓣花根
- 偏花黄芩
- 漆树皮
- 山羊参
- 楸木皮
- 清明菜
- 球花紫云英
- 琴唇万带兰
- 苘实
- 茜草茎
- 啤酒花
- 楸树
- 槭叶止血草
- 漆大姑根
- 披散糖荠
- 球兰
- 琼越线蕨
- 秋木瓜
- 泡桐果
- 茄叶
- 蔷薇花
- 蛴螬
- 清风藤
- 楸叶
- 漆大姑
- 球衣藻
- 泡桐叶
- 泡桐木皮
- 漆叶
- 朴树皮
- 秋海棠
- 秋海棠果
- 秋海棠根
- 秋海棠茎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