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叶血盆草
《*辞典》:单叶血盆草
拼音注音
Dān Yè Xuè Pén Cǎo
别名
破罗子(《峨帽药植》),反背红、朱砂草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红肺筋、红五匹、血盆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红青菜(《贵州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单叶血盆草的全草。5~6月采集开花的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5~45厘米。茎的基部斜倾或直立,茎方形,多棱,腋间分枝,紫红色,有短细毛。叶对生,有时具1或2全裂小叶片;叶片倒卵形至长卵形,长3~10厘米,阔2~6厘米,先端圆形至渐尖,钝头,边缘有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乌红色,基部心脏形;叶柄长1~7厘米,近花序处近于无柄。轮伞花序,顶生及腋生,海轮约5朵小花,花径4毫米;萼钟形,有细毛,萼齿三角形,先端具小尖;花冠2唇形,上半部紫红色,下部黄白色;发育雄蕊2,柱头2裂,均伸出于花冠外面。小坚果卵形。花期5月。果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潮湿地方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微苦,凉。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凉,味淡,无毒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性平,味微苦。"
功能主治
止血,清湿热。治咳嗽吐血,血崩,血痢,创伤出血。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"清肺热,凉血。治咳嗽吐血及痨伤吐血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清热,止血,利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研末撒布伤口。
复方
①治吐血:鲜朱砂草五钱,鲜八爪金龙五分。煎水服,分三次服完。
②治咳血:鲜朱砂草一两。煎水服。
③治产后寒及血崩:鲜朱砂草一两。煮甜酒吃。
④治赤痢:鲜朱砂草一两。用白糖炒后煎水服。
⑤治刀伤出血:朱砂草叶炕干。研末撒伤口。(选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单刀根
- 一把香
- 白枪杆
- 榕树果
- 白冷草
- 鹗骨
- 鼋甲
- 空青
- 鸦葱
- 太白鹿角
- 安徽小檗
- 剑皮树菌
- 瓦韦
- 欧绵马
- 东廧子
- 粘人草
- 雁脂
- 樟木子
- 银耳
- 阿魏侧耳
- 棕板
- 人乳汁
- 九子不离母
- 胆汁
- 土贝母
- 矮卫矛
- 白叶瓜馥木
- 苦楝寄生
- 鸭舌鱼鳖
- 大叶仙茅
- 青丝线
- 天罗水
- 白栎蔀
- 托里贝母
- 具苞水柏枝
- 白桂
- 卷柏
- 榕须
- 顶果膜蕨
- 空桶参
- 天葵
- 打箭菊
- 珠果黄紫堇
- 欧当归
- 鹰不泊薳
- 中华水龙骨
- 枳椇
- 栀子花
- 香秋海棠
- 龙珠根
- 三白草根
- 短叶锦鸡儿
- 雾水葛
- 指天蕉
- 石首鱼
- 云南铁丝莲
- 野扇花果
- 歪脖子果
- 野罂粟
- 玉蜀黍
- 野烟叶
- 三筒管
- 越橘
- 三叶木蓝
- 阳起石
- 云支花
- 玉簪花根
- 盐肤木根
- 香蕉弄蝶
- 秫米
- 野柿花
- 砂漏芦
- 月季花根
- 三铃子
- 榆树
- 霞天曲
- 苦苣
- 大叶云实
- 三颗针
- 石风车子叶
- 中华绣线梅
- 龙船花根
- 蜈蚣七
- 豌豆七
- 三丫苦叶
- 虱草花
- 梧桐子
- 柚叶
- 雪三七
- 龙船花茎叶
- 香蕉
- 香茹
- 雁肉
- 杨梅树皮
- 龙葵根
- 鳢鱼血
- 龙利叶花
- 三棱草
- 条叶猪屎豆
- 霞天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