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油柑果实
《中华本草》:山油柑果实
拼音注音
Shān Yóu Gān Guǒ Shí
英文名
Fruit of Pedunculate Acronychia
出处
出自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 (L.)Miq.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ronychia pedunculata (L.)Miq.[Jambolifera pedunculata L.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采收,用开水烫透,晒干。
原形态
山油柑 常绿乔木,高10-20m。幼技及花序被毛茸。单叶对生,叶柄长1-2cm,顶端有1结节;叶片长圆形至长椭圆形,长6-15cm,宽2.5-6cm,两端狭尖,有时先端略圆或微凹,基部阔楔形,密生腺点。聚伞花序具长柄,顶生或腋生;花两性;萼片4,长0.6-0.8mm;花瓣4,青白色,狭披针形或线形,长5-6mm,两侧边缘内卷,内面密被毛茸;雄蕊8,花丝中部以下两侧边缘被毛;子房上位,密被毛,4室,花柱细长。核果黄色,平滑,半透明,直径8-10mm。种子黑色,有肉质胚乳。花期4-8月,果期8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湿丘陵地及阔叶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山油柑果实中含芸香酮二聚体去甲基降真香双素(demethylacrovestone)即1,1-二[2',4',6'-三羟基-3'-(1〃-氧代乙基)-5'-(3〃-甲基丁-2〃-烯基)苯基]-3-甲基丁烷{1,1-di[2'4',6'-trihydroxy-3'-(1〃-oxyethanyl)-5'-(3〃-methylbut-2〃-enyl)phenyl]-3-methylbutane}。
性味
甘;平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健脾消食。主食欲不振;消化不良;多汗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1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行气,化痰。2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治消化不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山油柑果实
拼音注音
Shān Yóu Gān Guǒ Shí
出处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芸香科植物山油柑的果实,秋、冬采收,用开水烫透,晒干。
原形态
形态详"沙塘木"条。
性味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甘,平,气香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行气,化痰。"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消化不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漆树
- 山樱桃
- 山稗子根
- 山扁豆
- 水芦荻根
- 山楂根
- 马蔺根
- 水朝阳
- 山楂叶
- 水狗子
- 水茄冬
- 水折耳
- 水塔花叶
- 山柑算盘子
- 柠檬
- 山杨柳
- 山牵牛
- 水慈姑
- 山竹子
- 山矾叶
- 山玉桂
- 水翁皮
- 水前草
- 山白果
- 水芹
- 水胡满
- 山油麻
- 水狼萁
- 水苋菜
- 水田七
- 山杜仲
- 水梨藤
- 山橘
- 山砂姜
- 水木草
- 水案板
- 马钱子
- 山梗菜
- 水栀叶
- 水百合
- 水接骨丹
- 水禾麻
- 山楂核
- 水晶鱼
- 马绊草
- 山桃树皮
- 山枝仁
- 山胡萝卜
- 马鞍藤
- 三翅铁角蕨
- 胜红蓟
- 山楂木
- 山枇杷叶
- 水稻清
- 山木通根
- 山核桃
- 山枇杷根
- 山矾
- 神黄豆
- 水甘草
- 水苏
- 水苦荬
- 雉
- 山稔根
- 鸡肠
- 寄生黄
- 小毒芋
- 舒筋草
- 山白龙
- 蛇果黄堇
- 蜀葵
- 大果巴戟
-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
- 炮仗花
- 铺地黍根
- 五指山参叶
- 乌梢蛇
- 蒲桃
- 乌榄树皮
- 乌蛇
- 乌骨鸡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菩提树花
- 万年青花
- 尾花细辛
- 飘带草
- 五色梅花
- 盘龙七
- 五指茄
- 苹果皮
- 弯管花
- 五裂槭
- 吴茱萸叶
- 乌头附子尖
- 吴茱萸根
- 京大戟
- 九节莲
- 五月霜
- 砒石
- 午时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