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木草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木草
拼音注音
Shuǐ Mù Cǎo
别名
尖叶提灯藓
英文名
cuspidat Mnium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提灯藓科植物尖叶提灯藓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lagiomnium cuspidatum(Hedw.)T.Kop.[Mnium cuspidatum Hedw.;Bryum cuspidatum(Hedw.)Crom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体疏松丛集群生,绿色或鲜绿色。生殖枝直立,高2-3cm。顶部密集簇生叶片,假根黄棕色,密集于植物体下部;营养枝匍匐或呈弓形弯曲。生殖枝上的叶较狭长,卵状椭圆形,长约7mm,宽4mm,渐尖;营养枝的叶较宽短,长约5mm,宽4mm;叶边分化,上部有锯齿,下部全缘,中肋单一达顶。雌雄同株;蒴柄直立,长2-3cm,红色;孢蒴下垂,卵圆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区、原野和城镇附近的溪边、阴湿土坡或树干基部成片生长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肥皂草甙(Saponarin),即肥皂草素(Saponaretin)的7-葡萄糖甙。
性味
苦;淡;凉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止血凉血。主鼻衄;崩漏;吐血;便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水木草
拼音注音
Shuǐ Mù Cǎo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提灯藓科植物尖叶提灯藓的全草。全年可采,阴干用。
原形态
植物体疏松丛集群生,绿色或鲜绿色。生殖枝直立,高2~3厘米。顶部密集簇生叶片,假根黄棕色,密集于植物体下部;营养枝匍匐或呈弓形弯曲。生殖枝上的叶较狭长,卵状椭圆形,长约7毫米,宽4毫米,渐尖;营养枝的叶较宽短,长约5毫米,宽4毫米;叶边分化,上部有锯齿,下部全缘,中肋单一达顶。雌雄同株;蒴柄直立,长2~3厘米,红色;孢蒴下垂,卵圆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区、原野和城镇附近的溪边、阴湿土坡或树干基部成片生长。广布全国各省区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止血。治鼻衄,崩漏。
复方
①治鼻衄:水木草三钱,小蓟一两。白糖为引,水煎服。
②治崩漏:水木草三钱。白糖为引,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陕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水木草
拼音注音
Shuǐ Mù Cǎo
别名
尖叶提灯藓
来源
苔藓类尖叶提灯藓Mnium cuspidatum Hedw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省区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止血。主治鼻衄,崩漏。
用法用量
3~4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案板
- 马钱子
- 山梗菜
- 水栀叶
- 水百合
- 水接骨丹
- 水禾麻
- 山楂核
- 水晶鱼
- 马绊草
- 山桃树皮
- 山枝仁
- 山胡萝卜
- 马鞍藤
- 三翅铁角蕨
- 胜红蓟
- 山楂木
- 山枇杷叶
- 水稻清
- 山木通根
- 山核桃
- 山枇杷根
- 山矾
- 神黄豆
- 水甘草
- 水苏
- 水苦荬
- 雉
- 山稔根
- 鸡肠
- 寄生黄
- 小毒芋
- 舒筋草
- 山白龙
- 蛇果黄堇
- 蜀葵
- 大果巴戟
-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
- 炮仗花
- 铺地黍根
- 五指山参叶
- 乌梢蛇
- 蒲桃
- 乌榄树皮
- 乌蛇
- 乌骨鸡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菩提树花
- 万年青花
- 尾花细辛
- 飘带草
- 五色梅花
- 盘龙七
- 五指茄
- 苹果皮
- 弯管花
- 五裂槭
- 吴茱萸叶
- 乌头附子尖
- 吴茱萸根
- 京大戟
- 九节莲
- 五月霜
- 砒石
- 午时花
- 假百合
- 大花糙苏
- 脾寒草
- 九牛造茎叶
- 大毛桐子根
- 禹粮土
- 岩风子
- 青蒿根
- 青羊角
- 五龙根
- 野洋参
- 青棉花藤
- 多足蕨
- 大一枝箭
- 杉松
- 苦菜根
- 乌奴龙胆
- 乌棒子
- 苦玄参
- 青鱼
- 芜菁子
- 青天葵
- 银扁担
- 野豇豆
- 洋鸭
- 玉米轴
- 野凤仙花
- 破叶莲
- 异木患
- 五瓣寄生
- 乌灵参
- 胖根藤
- 野樱桃
- 乌骚风
- 乌药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