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色梅花
《中华本草》:五色梅花
拼音注音
Wǔ Sè Méi Huā
英文名
Flower of Common Lantana
出处
出自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ntana camara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马缨丹,直立或蔓性灌木。植株有臭味,高1-2m,有时呈藤状,长可达4m 。茎、枝均呈四方形,有糙毛,常有下弯的钩刺或无刺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约1cm;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3-9cm,宽1.5-5cm,基部楔形或心形,边缘有钝齿,先端渐尖或急尖,表面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,背面具小刚毛,侧脉约5对。头状花序腋生,花序直径 1.5-2.5cm;花序醒粗壮,长于顺柄;苞片披针莆,长为花萼的1-3倍,有短柔毛;花萼筒状,先端有极短的齿;花冠黄色、橙色、粉红色至深红色,花冠管长约1cm,两面均有细短毛,直径4-6cm;雄蕊4,内藏果实圆球形,成熟时紫黑色。全年开花。
化学成分
含挥发油0.07%(干重)。其主要成分为葎草烯(Humulene)、α,γ-松油烯(α,γ-Terpinene)、α,β-蒎烯(α,β-Pinene)和对-聚伞花素(P-Cymene)等。另含花色甙类色素。
性味
甘淡;凉
归经
肺;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清凉解毒;活血止血;润肺止咳;解暑热。主肺痨吐血;伤暑头痛;腹痛吐泻;阴痒;湿疹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3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止血。2.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活血,清凉解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五色梅花
拼音注音
Wǔ Sè Méi Huā
出处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花。全年可采。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五色梅"条。
性味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甘淡,凉。"
功能主治
清凉解毒,活血止血。治肺痨吐血,伤暑头痛,腹痛吐泻,阴痒,湿疹,跌打损伤。
①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止血。"
②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"活血,清凉解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腹痛吐泻:鲜马缨丹花十至十五朵,水炖,调食盐少许服;或干花研末二至五钱,开水送服。
②治跌打损伤:马缨丹鲜花或鲜叶捣烂,搓擦患处,或外敷。
③治湿疹:马缨丹干花研末一钱,开水送服。外用鲜茎叶煎汤浴洗。(①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④治小儿嗜睡:马缨丹花三钱,葵花二钱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盘龙七
- 五指茄
- 苹果皮
- 弯管花
- 五裂槭
- 吴茱萸叶
- 乌头附子尖
- 吴茱萸根
- 京大戟
- 九节莲
- 五月霜
- 砒石
- 午时花
- 假百合
- 大花糙苏
- 脾寒草
- 九牛造茎叶
- 大毛桐子根
- 禹粮土
- 岩风子
- 青蒿根
- 青羊角
- 五龙根
- 野洋参
- 青棉花藤
- 多足蕨
- 大一枝箭
- 杉松
- 苦菜根
- 乌奴龙胆
- 乌棒子
- 苦玄参
- 青鱼
- 芜菁子
- 青天葵
- 银扁担
- 野豇豆
- 洋鸭
- 玉米轴
- 野凤仙花
- 破叶莲
- 异木患
- 五瓣寄生
- 乌灵参
- 胖根藤
- 野樱桃
- 乌骚风
- 乌药子
- 苹
- 五爪龙
- 孔公孽
- 乌药花
- 铺地黍
- 膀胱七
- 娃儿藤
- 宽筋藤
- 宽羽线蕨
- 昆明水金凤
- 五叶藤
- 八角乌
- 凹瓦韦
- 五龙皮
- 一枝旗
- 苦甘草
- 乌鸦
- 凹朴皮
- 五指山参
- 乌豆根
- 无名异
- 野核桃仁
- 胖儿草
- 万寿菊
- 榆耳
- 铺山燕
- 狍茸
- 野慈姑
- 野山蚂蟥
- 螃蟹七
- 玉铃花
- 宽卵叶山蚂蝗
- 蒲桃壳
- 五脉山黧豆
- 胖血藤
- 五叶木通
- 崖姜
- 威灵仙
- 委陵菜
- 益智
- 杨栌耳
- 泡泡草
- 樱桃枝
- 缘毛筋骨草
- 樱桃
- 威灵菊
- 野猪胆草
- 卫矛
- 蒲棒
- 五味子
- 剑花
- 九牛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