芜菁子
《中华本草》:芜菁子
拼音注音
Wú Jīnɡ Zǐ
别名
蔓菁子。
英文名
Seed of Turnip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Brassica rapa L.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assica rapa L.采收和储藏:6-7月果实成熟时,割取全株,晒干,打下种子。
原形态
芜菁 二年生草本,高达100cm。块根肉质,球形。扁圆形或长圆形,外皮白色、黄色或红色,内面白色,无辣味。茎直立,有分枝,下部稍有毛,上部无毛。基生叶大头羽裂成为复叶,长20-34cm,顶裂片和小叶很大,边缘波状或浅裂,侧裂片或小叶约5对,向下渐变小,上面有少数散生的刺毛,下面有白色尖锐刺毛;叶柄长10-16cm,有小裂片;中部及上部的茎生叶长圆披针形,长3-12cm,无毛,带粉霜,基部宽心形至少半抱茎。总状花序顶生;萼片4,稍开展,长圆形,外侧2枚略大,基部略呈囊状;花瓣4,黄色,倒披针形,长4-8mm,有短宽爪;雄蕊4长2短;雌蕊1,桂头头状。长角果细圆柱形,长3.5-8cm,具喙。种子球形,褐色或浅棕黄色,表面有细网状纹。花期3-4月,果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原产于欧洲。我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含挥发性异硫代氰酸盐7.24-8.55mg/g。
性味
辛;苦;寒
归经
肝;脾;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养肝明目;行气利水;清热解毒。主青盲;目暗;黄疸便结;小便不利;症积;疮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注意
《本草从新》:实热相宜,虚寒勿使。
各家论述
1.《名医别录》:主明目。2.《千金.食治》:疗黄疸,利小便。3.《唐本草》:主目暗。4.盂诜:治热黄结实不通。5.《本草拾遗》:和油敷蜘蛛咬,恐毒入肉,亦捣为末,酒服。6.《本草备要》:泻热解毒,利水明目。治小儿血痢,一切疮疽。7.《医林纂要》:益肝行气,去郁热,攻积聚、杀虫毒。8.《本草纲目》:蔓菁子,可升可降,能汗能吐能下,能利小便,又能明目,解毒,其功甚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芜菁子
拼音注音
Wú Jīnɡ Zǐ
别名
蔓菁子(《千金方》)。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的种子。春末、夏初种子成熟时割取全株,搓下种子,去净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芜菁"条。
化学成分
含挥发性异硫代氰酸盐7.24~8.55毫克/克。
性味
辛,平。
①《纲目》:"苦辛,平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辛,寒。"
归经
①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肝、脾二经。"
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太阴、足厥阴经。"
功能主治
明目,清热,利湿。治青盲,目暗,黄疸,痢疾,小便不利。
①《别录》:"主明目。"
②《千金·食治》:"疗黄疸,利小便。"
③《唐本草》:"主目暗。"
④孟诜:"治热黄结实不通。"
⑤《本草拾遗》:"和油敷蜘蛛咬,恐毒入肉,亦捣为末,酒服。"
⑥《本草备要》:"泻热解毒,利水明目。治小儿血痢,一切疮疽。"
⑦《医林纂要》:"益肝行气,去郁热,攻积聚,杀虫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研末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注意
《本草从新》:"实热相宜,虚寒勿使。"
复方
①治青盲眼障,但瞳子不坏者:蔓菁子六升,蒸之气遍,合甑取下,以釜中热汤淋之,乃曝干,还淋,如是三遍,即收杵为末。食上,清酒服方寸匕,日再服。(《海上集验方》)
②补肝明目:芜菁子三升,净淘,以清酒三升煮令熟,暴干,治下筛。以井花水和服方寸匕,稍加至三匕,无所忌。可少少作。服之令人充肥,明目洞视。水煮酒服亦可。(《千金方》芜菁子散)
③治黄疸皮肤眼睛如金色,小便赤:生蔓菁子末,熟水调下方寸匕,日三。(《孙真人食忌》)
④治妊娠小便不利:芜菁子末,水服方寸匕,日二。(《子母秘录》)
⑤治大小便关格闭塞:蔓菁子油一合,空腹服之即通,通后汗出勿怪。(《圣惠方》)
⑥治风疹入腹,身体强,舌干燥:芜菁子三两为末,每服温酒下一钱匕。(《圣惠方》)
⑦治忽得瘭疽著手足肩,累累如米豆,刮汁出,急疗之:熬芜菁熟捣,裹以展转其上,日夜勿止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青天葵
- 银扁担
- 野豇豆
- 洋鸭
- 玉米轴
- 野凤仙花
- 破叶莲
- 异木患
- 五瓣寄生
- 乌灵参
- 胖根藤
- 野樱桃
- 乌骚风
- 乌药子
- 苹
- 五爪龙
- 孔公孽
- 乌药花
- 铺地黍
- 膀胱七
- 娃儿藤
- 宽筋藤
- 宽羽线蕨
- 昆明水金凤
- 五叶藤
- 八角乌
- 凹瓦韦
- 五龙皮
- 一枝旗
- 苦甘草
- 乌鸦
- 凹朴皮
- 五指山参
- 乌豆根
- 无名异
- 野核桃仁
- 胖儿草
- 万寿菊
- 榆耳
- 铺山燕
- 狍茸
- 野慈姑
- 野山蚂蟥
- 螃蟹七
- 玉铃花
- 宽卵叶山蚂蝗
- 蒲桃壳
- 五脉山黧豆
- 胖血藤
- 五叶木通
- 崖姜
- 威灵仙
- 委陵菜
- 益智
- 杨栌耳
- 泡泡草
- 樱桃枝
- 缘毛筋骨草
- 樱桃
- 威灵菊
- 野猪胆草
- 卫矛
- 蒲棒
- 五味子
- 剑花
- 九牛薯
- 冬虫夏草
- 倒吊笔叶
- 大黑药
- 大蕉皮
- 对节树根
- 对叶散花
- 金丝带
- 待宵草
- 鮧鱼目
- 鱼串草
- 鸡掌七
- 金刚大
- 榉树皮
- 冬瓜叶
- 通肠香
- 建兰根
- 吉利子树
- 九层风
- 大麻漆
- 大驳骨丹
- 通脉丹
- 假山皮条
- 假耧斗菜
- 东北埃蕾
- 倒根野苏
- 大狼把草
- 单头紫菀
- 短腺小米草
- 建兰叶
- 金牛草
- 苦蘵果实
- 青蒿囊虫
- 东野菰
- 多裂委陵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