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酸
《中华本草》:岩酸
拼音注音
Yán Suān
别名
独牛、酸杆杆、一面锣、岩丸子,石鼓子,一口血。
出处
本品原名独羊,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十七卷石草类,云:“独牛生云南山石间。初生一叶,似秋海棠叶而光滑无锯齿,淡绿厚脆,疏纹数道,面有紫晕如指印痕。茎高三四寸,从茎上发苞开花。花亦似海棠,只二瓣,黄心一簇。”所述及附图特征与现柔毛秋海棠颇似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秋海棠科植物柔毛秋海棠的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gonia henryi Hemsl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挖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小草本,高4-12cm。块茎圆球形;无茎。通常有1叶(有时有2-3叶),叶柄长4-8cm,有柔毛;叶片圆心形,长宽约3-7cm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凹口张开,近对称,两面具伏生柔毛,边缘有细圆齿。叶柄纤细,长4-8cm,有柔毛。二歧聚伞花序从地下生出,总花梗长7-17cm,有柔毛,花2-3朵,粉红色;雌雄花各有花被片4。蒴果长近1.8cm,略具柔毛,有3翅,1翅较大,狭三角形,尖头。花、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阴湿山地石隙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酸。性微寒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;止血;解毒利湿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;关节肿痛;狂犬咬伤;咯血;尿血;红崩白带;淋症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玉簪
- 野猪蹄
- 洋地黄
- 益智仁
- 孔雀草
- 樱额
- 野冬青果
- 燕窠土
- 衣鱼
- 玉芙蓉
- 野塘蒿
- 野决明
- 渐尖叶独活
- 硬骨凌霄
- 野猪黄
- 椰根
- 孔雀尾
- 裕民贝母
- 冬瓜
- 铁皮石斛
- 大红菇
- 铁马鞭
- 铁篱巴果
- 大叶南苏
- 大叶骨牌草
- 雀榕叶
- 橘饼
- 蛇根草
- 青葙
- 豆渣树
- 苦壶卢蔓
- 莴苣
- 竹柏根
- 大叶樟
- 铁华粉
- 一点血
- 野饭豆
- 青鱼胆
- 刀口药
- 鹅肠菜
- 大地柏枝
- 野苋菜
- 一扫光
- 网脉旋蒴苣苔
- 王母钗
- 无腺橉木
- 苦白蹄
- 雀梅藤
- 单肾草
- 大头菜子
- 铁灯台
- 冬青子
- 大叶香薷
- 珍珠菜
- 冬葵果
- 苦竹笋
- 网脉橐吾
- 大苞寄生
- 倒挂金钩
- 维氏假瘤蕨
- 贴生石韦
- 剑叶铁树叶
- 大对经草
- 猬肉
- 钓樟根皮
- 鹅首马先蒿
- 青麸杨根
- 八月炸
- 丁香枝
- 大叶黄杨叶
- 矮脚枫叶
- 东北蛔蒿
- 空心木
- 一点红
- 惊风草
- 大独脚金
- 青粱米
- 一把伞
- 大山黧豆
- 姜味草
- 丁香露
- 一叶萩
- 东风螺
- 猬脑
- 大地棕根
- 冬凌草
- 剪红纱花
- 阿尔泰紫菀
- 苦葵鸦葱
- 丁香树皮
- 九节风
- 金星蕨
- 都咸子树皮
- 豆腐泔水
- 卷丝苦苣苔
- 蕉芋
- 青羊胆
- 大一面锣
- 冻青叶
- 止咳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