矮陀陀
《中华本草》:矮陀陀
拼音注音
ǎi Tuó Tuó
别名
小地黄连、小独根、思茅地黄连、千年矮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楝科植物云南地黄连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nronia delavayi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云南地黄连 矮小半灌木,高2.5-15cm。茎上被柔毛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;小叶5-9(-11),近无柄,纸质,倒卵形至近圆形,先端钝或短渐尖,基部楔形至阔楔形,边缘中部以上深齿状或近羽状分裂,每边通常有粗齿1-5枚,下部全缘,两面均被稀疏紧贴柔毛,脉上尤密;顶生小叶较大,长2-3.5cm,宽1.3-1.8cm,柄长2-3mm;侧生小叶长0.5-2cm,宽0.8-1.3cm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达1.5cm,具花1-5朵,被柔毛;花梗短;有小苞片;花萼5裂达基部,裂片线状披针形,长约2mm,被柔毛;花冠白色,长3-4cm,无毛,花冠管长约2.2cm,裂片长椭圆形,长10-12mm;雄蕊管长约3cm,与花冠管合生,先端齿裂;子房被毛,花柱线形,无毛,柱头头状。蒴果扁球形,径约6mm,果梗弯垂。花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00-1750m的金沙江河谷地区急流石岩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微苦;凉
功能主治
活血止痛;清热解毒。主跌打瘀痛;风湿关节痛;咽喉炎;痈肿疔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矮陀陀
别名
金丝矮陀陀、白花矮陀陀
来源
楝科地黄连属植物滇黔地黄连Munronia henryi Harms,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碎,晒干或鲜用。
性味
辛、微苦,凉。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,祛风止痛,解热截疟。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性关节炎,胃痛,气胀腹痛,感冒发热,疟疾。
用法用量
2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钱针万线草
- 大乌泡根
- 野苏麻
- 苦油木
- 野苜蓿
- 野马蹄草
- 苦天茄
- 青藏虎耳草
- 苦豆根
- 野洋烟根
- 野鸦椿
- 银灰旋花
- 莴苣子
- 野竹兰
- 鹊豆
- 云苔草
- 益母草花
- 问荆
- 一匹草
- 大叶蛇总管
- 野颠茄
- 野山茶
- 无名木皮
- 樱桃根
- 岩酸
- 玉簪
- 野猪蹄
- 洋地黄
- 益智仁
- 孔雀草
- 樱额
- 野冬青果
- 燕窠土
- 衣鱼
- 玉芙蓉
- 野塘蒿
- 野决明
- 渐尖叶独活
- 硬骨凌霄
- 野猪黄
- 椰根
- 孔雀尾
- 裕民贝母
- 冬瓜
- 铁皮石斛
- 大红菇
- 铁马鞭
- 铁篱巴果
- 大叶南苏
- 大叶骨牌草
- 雀榕叶
- 橘饼
- 蛇根草
- 青葙
- 豆渣树
- 苦壶卢蔓
- 莴苣
- 竹柏根
- 大叶樟
- 铁华粉
- 一点血
- 野饭豆
- 青鱼胆
- 刀口药
- 鹅肠菜
- 大地柏枝
- 野苋菜
- 一扫光
- 网脉旋蒴苣苔
- 王母钗
- 无腺橉木
- 苦白蹄
- 雀梅藤
- 单肾草
- 大头菜子
- 铁灯台
- 冬青子
- 大叶香薷
- 珍珠菜
- 冬葵果
- 苦竹笋
- 网脉橐吾
- 大苞寄生
- 倒挂金钩
- 维氏假瘤蕨
- 贴生石韦
- 剑叶铁树叶
- 大对经草
- 猬肉
- 钓樟根皮
- 鹅首马先蒿
- 青麸杨根
- 八月炸
- 丁香枝
- 大叶黄杨叶
- 矮脚枫叶
- 东北蛔蒿
- 空心木
- 一点红
- 惊风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