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韭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天韭
拼音注音
Tiān Jiǔ
别名
茖韭、山葱、茖葱、鹿耳韭
来源
百合科葱属植物天韭Allium victorialis L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,洗净鲜用。
性味
辛、温。
功能主治
止血,散瘀,镇痛。用于衄血,瘀血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,水煎服;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天韭
拼音注音
Tiān Jiǔ
别名
天蒜、鹿耳韭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玉簪叶韭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鳞茎圆柱状,外包残存的棕网状叶鞘。叶基生,1~2枚,卵状心形,长13厘米,宽约8厘米;叶鞘白色,膜质,抱茎。花茎自叶鞘间抽出,纤细,高35~45厘米;伞形花序,顶生,近圆球形;花白色,具细梗;花被6;子房上位,3室。蒴果。种子黑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疏林下。分市陕西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辛,性温。
功能主治
散瘀,镇痛,祛风,止血。治跌打损伤,瘀血肿痛,衄血,漆疮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天韭
拼音注音
Tiān Jiǔ
别名
天蒜、鹿耳韭、玉簪叶、茗葱、岩蒜
英文名
Herb of Plantainlily-leaved Onion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玉簪叶韭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lium funckiaefolium Hand.- Mazz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鲜用。
原形态
玉簪叶韭,多年生草本。鳞茎圆柱状,外包残存的棕网状叶鞘。叶基生;有长柄;叶鞘白色,膜质,抱茎;叶片1-2枚,卵状心形长达13cm,宽约8cm。花葶自叶鞘间抽出,纤细,高35-45cm;伞形花序顶生,近圆球形;花白色,具细梗;花被片6;子房上位,3室蒴果。种子黑色。花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疏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陕西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散瘀止痛;止血;解毒。主外疮种痛;衄血;漆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-1两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蓑衣藤根
- 交连假瘤蕨
- 阿尔泰瑞香
- 戎盐
- 端哼
- 脓见愁
- 牛肺
- 龙角草
- 中华里白
- 硫黄菌
- 梁王茶
- 小被单草
- 硫化铅
- 痢止蒿
- 小狼毒
- 椋子木
- 落叶梅
- 蕗蕨
- 小花五味子藤
- 类梧桐
- 鲤鱼脑
- 石油菜
- 白梅花
- 滇南冠唇花
- 沙叶铁线莲
- 独脚乌桕叶
- 树地瓜
- 楤叶悬钩子
- 榜嘎
- 杜鹃花根
- 松笔头
- 沙塘木
- 水马桑枝叶
- 波斯菊
- 白石榴根
- 树头发
- 斑鸠占叶
- 黄颡鱼涎
- 师实
- 滇绣球
- 白乳菇
- 白线蛇
- 山豆花
- 滇南鸟足兰
- 水蓼根
- 水飞蓟
- 黄脚鸡
- 贵州花椒
- 山一笼鸡
- 杜仲藤叶
- 斑鸠木
- 石上莲
- 白石花
- 睡菜根
- 黄莲花
- 椴树根
- 独叶岩珠
- 标杆花
- 松下兰
- 省藤
- 杜仲藤
- 水金凤茎叶
- 水虾子草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白猪栗
- 水虱草
- 松树梢
- 斑竹根
- 滇榧子
- 黑乳菇
- 滇海水仙花
- 石岩鸡
- 石上开花
- 石腊红
- 杜仲叶
- 松根
- 光叶闭鞘姜
- 白花铁线莲
- 水龙骨
- 水葫芦七
- 石灰华
- 黄花补血草
- 黑龙丝
- 波罗蜜树液
- 柿叶
- 黑种草
- 黑风散
- 黄蜀葵花
- 波罗蜜
- 山鸢尾花
- 石豇豆
- 松子仁
- 阿月浑子
- 鹊
- 粉绿藤
- 水毛花根
- 水麻根
- 苦茶叶
- 贯众
- 鸭脚黄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