豌豆七根
《中华本草》:豌豆七根
拼音注音
Wān Dòu Qī Gēn
别名
白三七根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景天科植物菱叶红景天Rhodiolahenryi(Diels)S.H.Fu[SedumhenryiDiels]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odiola henryi(Diels)S.H.Fu[Sedum henryi Diels]采收和储藏:初春或秋季采挖,除去残茎、须根及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菱叶红景天 多年生草本,高30-40cm。全株无毛。根颈肉质,肥厚,褐色,被有披针状三角形鳞片。茎直立,单一或成丛,淡绿色。叶3片轮生,无柄;叶片卵状菱形至椭圆状菱形,长1-3cm,宽0.8-2cm,先端急尖,基部宽楔形至圆形,边缘有疏锯齿,膜质。聚伞圆锥花序,雌雄异株;雄花萼片4,线状披针形,长约1mm;花瓣4,黄绿色,长圆状披针形,长2mm;雄蕊8,2轮,淡黄绿色;雌花花萼、花瓣数同雄花,花瓣线状长圆形,鳞片4,褐色,匙状四方形,先端微缺;心皮4,花柱长4.5-5mm,基部稍合生。蓇葖果,上部叉开呈星芒状。种子狭卵形至长圆形,褐色,两端有翅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3300m的山坡沟边阴湿岩石上或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有蒲公英甾醇乙酸酯(taraxasteryl ac-etate),乙酸异莫替醇酯(isomotiol-3β-acetate),乙酸异多花独尾草烯醇酯(isomultif1orenyl acetate)和琥珀酸(succinicacid),没食子酸(gallic acid),小麦黄素(tricin),小麦黄素-7-O-β-D-葡萄糖甙(tricin-7-O-β-glucoside),胡萝卜甙(daucos-terol),阿卓呋喃庚酮糖-3(D-altrofuranoheptulose-3),2-吡喃葡萄糖氧基-3-甲基丁睛(heterodendrin),1,2,3,4,6-五没食子酰葡萄糖(1,2,3,4,6-penta-O-galloyl-β-glucose)。
性味
苦;涩;凉
归经
大肠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止泻;散瘀止痛;安神。主痢疾;泄泻;跌打损伤;风湿疼痛;心烦;失眠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窄叶鼠李
- 牙刷草
- 油茶根
- 野亚麻
- 烟胶
- 椰子油
- 苦楝花
- 竹实
- 野兔骨
- 大唇香科科
- 椒蒿
- 金不换
- 伞花绢毛菊
- 黔桂醉魂藤
- 金刚散
- 角花翠雀
- 宽叶紫萁苗
- 野芋叶
- 豆瓣七
- 三蕊草
- 三枝标
- 野鸦椿根
- 鹅掌楸根
- 皂荚
- 眼镜蛇
- 野茶子
- 玉米花
- 竹林霄
- 鹅掌揪根
- 阔齿兔唇花
- 甲鱼头
- 迎春花根
- 油渣果根
- 多蒴曲尾藓
- 野把子
- 短齿楼梯草
- 结香花
- 雉肝
- 酸藤果
- 多茎野豌豆
- 钻石风
- 安徽杜鹃
- 蜇虫
- 岩豇豆
- 使君子
- 豇豆叶
- 三叶鬼针草
- 丝点地梅
- 三叉凤尾蕨
- 神曲
- 色赤杨
- 三角风
- 石面枇杷
- 苏黄耆
- 蒜梗
- 石香葇
- 伸筋草
- 三点金草
- 铁杆地柏枝
- 铜皮
- 铁丝灵仙
- 接骨木
- 鳗鲡鱼血
- 走马胎
- 舌状蜈蚣藻
- 苏木
- 三升米
- 三匹箭
- 丝瓜根
- 蛇头细辛
- 节节草
- 三对叶丹参
- 铜钱菌
- 三块瓦
- 铁力木
- 尖齿耳蕨
- 铜绿
- 杨梅根
- 尖叶川黄瑞木
- 都拉鸢尾
- 苦绳
- 无患子树皮
- 鸡血李
- 燕窝
- 鼠矢枣
- 箭杆风
- 鲚鱼
- 芜菁花
- 直立百部
- 盐胆水
- 保山附片
- 独蕨萁
- 野豌豆
- 青活麻
- 电灯花
- 金丝莲
- 腽肭脐
- 朴消
- 艾麻草
- 王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