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南小阴地蕨
《中华本草》:西南小阴地蕨
拼音注音
Xī Nán Xiǎo Yīn Dì Jué
别名
西南阴地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阴地蕨科植物薄叶阴地蕨的全草或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epteridium daucifolium(Wall.ex Hook.et Grev.)Lyon[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.ex Hook.et Grev.]采收和储藏:全草四季均可采收;根茎秋季采挖,去叶与须根。均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约40cm。根茎粗短,直立或斜生,具肉质根,粗壮,不分枝。总叶柄长10-12cm,粗大而多汁,无毛或稍有疏毛;营养叶柄长7-8cm;叶片草质,近五角形,长15-20cm,宽17-24cm,基部深心形,先端渐尖,三回羽状分裂;羽片6-7对,互生,有柄,第1对羽片最大,三角形,长10-15cm,宽5-10cm,二回羽状分裂;二回羽片4-5对,狭卵形至宽披针形,基部下侧1片最大,长约8cm,宽约3cm,羽状分裂;裂片卵形或宽卵形,边缘具狭长的尖齿,第2对以上的羽片渐缩小,卵形至宽披针形;叶脉较明显。孢子叶自总叶柄上长出,高出营养叶,叶柄长14-16cm。孢子囊穗长10-12cm,二至三回羽状,散开呈圆锥状;孢子囊球形,黄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-3200m的溪边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华南。
性味
甘;辛;微寒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;解毒消肿。主肺热咳嗽;痄腮;乳痈;跌打肿痛;蛇犬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鸢油
- 石莲
- 糖芥
- 打米花
- 铅丹
- 苦茶叶
- 乌饭子
- 豨莶草
- 土桂皮
- 锡兰肉桂
- 白藤
- 麻鱼胆
- 地骷髅
- 鳖卵
- 野苎麻
- 马蔺子
- 大籽蒿
- 马蹄金
- 芦子兰
- 山矾
- 马蔺叶
- 山芹
- 独蕨箕
- 蛤蜊肉
- 铁精
- 榉树叶
- 问题特
- 蟹爪
- 紫玉盘
- 女儿茶
- 石鮅鱼
- 麻柳叶
- 马蹄甲
- 蒺藜根
- 蒲儿根
- 预知子
- 麻牛膝
- 鳗鲡鱼
- 锅焦
- 麻鱼肉
- 蚌肉
- 卷丹
- 马鬐膏
- 青蟹
- 兔子毛
- 白侧耳
- 马瓞儿
- 薄荷油
- 生漆
- 甜瓜
- 水芹
- 蓖麻蚕
- 血叶兰
- 杯苋
- 西番莲
- 绿豆芽
- 聚头蓟
- 野木瓜
- 血沟丹
- 瓜馥木
- 五叶泡
- 血当归
- 西藏圆柏
- 西藏桃叶珊瑚叶
- 西藏点地梅
- 西藏花木通
- 西藏桃叶珊瑚根
- 苦白蹄
- 西藏水黄连
- 花姬蛙
- 獭子树
- 大瓦韦
- 铁力木
- 麻黄
- 鹿蹄草
- 苹果
- 薜荔果
- 蓬蘽
- 西藏鸡爪草花
- 南苜蓿
- 西藏土连翘
- 马蹄蕨
- 老虎耳
- 血竭
- 大乌泡
- 西藏凤仙花
- 马肋巴
- 伞杨
- 地牯牛
- 一把伞
- 杏枝
- 鱼虱子
- 马蹄根
- 消石
- 十萼茄
- 普洱茶
- 雀翘
- 银鲛
- 紫金皮
- 蒺藜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