雄黄兰
《中华本草》:雄黄兰
拼音注音
Xiónɡ Huánɡ Lán
别名
搜山虎、扭子药、山慈姑、搜山黄、黄大蒜、土三七
英文名
Common Crocosmia
出处
始载于《庐山植物园栽培植物手册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雄黄兰的球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ocosmia crocosmiflora (Nichols.) N. E. Br- [Tritonia crocosmaeflore Nichols.]采收和储藏:地上部分枯萎后,或早春萌芽前挖取球茎,洗净泥土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0-120cm。球茎扁圆球状,为棕褐色网状的膜质包被。叶多基生;剑形,长40-60cm,宽1.4-1.7cm,先端渐尖,基部鞘状,嵌叠状排成2列。花茎长30-40cm,上部具2-4分枝,多花组成疏散的穗状圆锥花序;每花基部有2膜质苞片。花橙黄色,两侧对称,直径2.7-4cm,花被裂片6,2轮排列,长约2cm,宽约5mm,花被管略弯曲,长6-8mm;雄蕊3,偏向花的一侧,长1.5-1.8cm,花丝着生花被管上,子房下位,绿色,长圆形,长约5mm,花柱长2.8-3cm,先端3裂。蒴果,三棱状球形,种子椭圆形。花期7-8月,果期8-10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喜向阳,性耐寒。宜种植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,生育期要求土壤有充分的水分。球茎可露地越冬。 栽培技术 以分球繁殖为主,一般3年分球1次。于春季新芽萌发前挖起球茎,分球栽植,株距10-20cm,深约3倍于球茎的高度。 田间管理 栽种前土壤充分翻耕,并施入腐熟基肥,整成高畦。生育期要注意灌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萌发后,孕蕾期和花凋后各施追肥1次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逸为半野生。资源分布:我国北方多有盆栽,南方 则露地栽培。
化学成分
球茎含三萜类皂甙(triterpenoid saponins):主要有雄黄兰皂甙(crocosmioside)A-1,其组成的糖部分有D-葡萄糖(D-glucose),L-阿拉伯糖(L-arabinose),D-岩藻糖(D-fucose),L-鼠李糖(L-rhamnose),D-木糖(D-xylose)和D-芹糖(D-apiose)。还含黄酮类五糖甙(flavonoid pentaglycosides):主要有观音兰黄酮甙(montbretin)A和B,其组成的糖部分有D-葡萄糖,L-鼠李糖和D-木糖。另含有杨梅树皮素(myricetin),苜蓿酸(medicagenic acid)和远志酸(polygalacic acid)等。
性味
甘、辛;平
功能主治
解素养;消肿;止痛。主蛊毒;脘痛;筋骨痛;痄腮;疮疡;跌打伤肿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3-6g;或入丸、散,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或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散瘀止痛、消炎、止血、生肌的作用,治全身筋骨疼痛,各种疮肿、跌打损伤、外伤出血及腮腺炎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筋骨藤
- 蓝锭果
- 轮叶棘豆
- 藜茎
- 落地金钱
- 灵寿茨
- 须叶藤
- 蓝花石参
- 小苦参
- 落花生
- 糯米条
- 小红参
- 蓝花葱
- 小绿芨
- 雷公橘
- 蓝天草
- 白地牛
- 桃儿七
- 蒺藜
- 桐木
- 铜棒锤
- 牛尾蒿
- 桃根
- 龙骨莲
- 斩妖剑
- 通天草
- 牛屎树
- 牛髓
- 牛奶树子
- 牛舌癀
- 脓见愁根
- 牛肾
- 糯米团
- 樟树果
- 竹节蓼
- 牛尾菜
- 牛眼珠
- 牛毛草
- 鹅掌金星草
- 黑芝麻
- 钟乳石
- 黑老头
- 水皂角子
- 金刚藤头
- 石膏
- 芨芨草
- 柿寄生
- 黑沙蒿子
- 过江藤
- 无患树皮
- 金瓜
- 芙蓉花
- 腐巴
- 仙茅
- 黑虎七
- 石脑油
- 福建胡颓子叶
- 黄麻子
- 黑果
- 黑脂麻
- 粉团花
- 双花堇菜
- 山乌桕叶
- 山岗荚
- 四方麻
- 生藤
- 鬼箭锦鸡儿
- 水黄连
- 骨把
- 树地瓜根
- 山大烟
- 水蓑衣
- 芙蓉根
- 黑草
- 防已
- 沙棘
- 石瓜子莲
- 假酸浆子
- 革质红菇
- 黑面叶
- 东北雷公藤
- 大画眉草花
- 波棱瓜
- 井口边草
- 白紫草
- 假芫茜
- 假蒟叶
- 楤木白皮
- 假地豆
- 圣罗勒
- 波缘楤木
- 黄蜀葵根
- 防风花
- 山丹花
- 铁棒锤茎叶
- 黑红菇
- 柏树根
- 柏树叶
- 树舌
- 桑叶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