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梅核仁
《中华本草》:杨梅核仁
拼音注音
Yánɡ Méi Hé Rén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《本草纲目》:取杨梅仁法,以柿漆拌核暴之,则自裂出也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yrica rubra (Lour.) Sieb.et Zucc.[Mosella rubra Lour.]采收和储藏:食用杨梅果实时,留下核仁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可达12m,树冠球形。单叶互生;叶片长椭圆或倒披针形,革质,长8-13cm,上部狭窄,先端稍钝,基部狭楔形,全缘,或先端有少数钝锯齿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色稍淡,平滑无毛,有金黄色腺体。花雌雄异株;雄花序常数条丛生于叶腋,圆柱形,长约3cm,黄红色;雄花具1苞,卵形,先端尖锐,小苞2-4片,卵形,雄蕊5-6枚;雌花序为卵状长椭圆形,长约1.5cm,常单生于叶腋;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,子房卵形,花柱极短。有2枚细长柱头。核果球形,径约1.8cm,外果皮暗红色,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,内果皮坚硬,径约9mm,内含无胚乳的种子1枚。花期4月。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丘陵向阳山坡或山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药理作用
杨梅核仁提取液对胃癌(803,823)细胞,在体外培养条件下,具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作用。
性味
辛;苦;性微温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敛疮。主脚气;牙疳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烧灰,敷。
注意
《本草求原》:“治脚气,须多食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杨梅核仁
拼音注音
Yánɡ Méi Hé Rén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杨梅"条。
功能主治
治脚气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异叶青兰
- 郁金
- 烟草
- 榆皮涎
- 硬飘拂草
- 硬骨藤
- 油散木
- 野山楂
- 蠮螉
- 野兔毛
- 岩陀
- 燕麦灵
- 盐麸子
- 野绿麻
- 月见草
- 玉米黑霉
- 玉山芎穷
- 野猪肉
- 樱草根
- 野甘草
- 盐蒿
- 油桐
- 洋虫
- 迎红杜鹃
- 粤瓦韦
- 盐肤子
- 野厚朴花
- 洋葱
- 苎麻皮
- 洋草果
- 越南樟皮
- 野厚朴
- 崖棕根
- 野冬青皮
- 岩败酱
- 野丁香根
- 樱桃水
- 椰子皮
- 野杜仲
- 玉带海雕
- 晕药
- 樱桃叶
- 野梧桐
- 野猪皮
- 蝇虎
- 禹白附
- 榆拟层孔菌
- 野兔脑
- 椰子浆
- 椬梧
- 杨翠木
- 远志
- 鸡屎树
- 苦楝子
- 苦瓜叶
- 青骨藤
- 青兰
- 大发散
- 青竹标
- 苦蓢树
- 无柄卫矛
- 多鳞鳞毛蕨
- 伴蛇莲
- 雀麦米
- 空心苋
- 雀舌豆
- 云朴
- 野鸡草
- 野菊
- 青琅玕
- 庵闾
- 大刺儿菜
- 矮人陀
- 野芫荽
- 青蒿子
- 梧桐
- 八月瓜
- 野麦子
- 青黛
- 望江南
- 银南星
- 苦檀叶
- 苦草
- 苦糖果
- 大叶排草
- 银柴胡
- 大伸筋草
- 无缝珠
- 青蛙
- 一年蓬
- 大叶树萝卜
- 大叶钩藤
- 青桐翠木
- 野苦荬菜
- 猬心肝
- 云母
- 苦楝菌
- 大二郎箭
- 云南柴桂
- 野西瓜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