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屎条根
《中华本草》:羊屎条根
拼音注音
Yánɡ Shǐ Tiáo Gēn
别名
羊奶根、羊食子根
英文名
Root of Useful Viburnum
出处
1.自《分类草药性》。2.《纲目》:羊屎柴,生山野。叶类鹤虱,四月开白花,亦有红花者。结子如羊屎状,名铁草子。根可毒鱼,夏用苗叶,冬用根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烟管荚蒾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burnum utile Hems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烟管荚蒾 常绿灌木,高达2m。幼枝密被灰褐色星状毛,老枝棕褐色,冬芽无鳞片。叶对生;吉柄长5-10mm;叶革质,叶片椭圆状卵形至儿状长圆形,长2-7cm,宽0.8-3.5cm,先端圆至稍钝,基部圆形,全缘,边内卷,上面深绿色有光泽而无毛,下面被灰白色星状毡毛,具5-6对下面隆起的侧脉。聚伞花序直径5-7cm,有星状毛;总花梗粗壮,长1-3cm,第1级辐射枝通常5条,花通常生于第2-3级辐射枝下;萼筒长约2mm,萼檐具5钝齿;花冠白色,花蕾时带淡红色,辐状,直径6-7mm,花冠筒长约1.5mm;雄蕊5,约等长于花冠;花柱与萼齿近于等长。核果椭圆形,长约7mm,先红熟黑;核扁,背具2浅沟,腹具2浅沟。花期3-8月,果期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800m的山坡林缘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利湿解毒;活血通络。主痢疾;脱肛;痔疮下血;白带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痈疽;湿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纲目》:主痈疽发背,捣烂敷之。能合疮口,散脓血,干者为末,浆水调敷。又治下血如倾水,取生根一斤,生白酒二斗,煮一斗,空心随量饮。2.《分类草药性》:根:治痔疮,痒子。花:治羊毛疔,跌打损伤。3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为收敛药,用治痢疾,妇女白带。4.《四川中药志》:根或叶:治风湿筋骨疼痛,腰肋胀满,跌损瘀结。5.洗湿毒疮疡。(四川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羊屎条根
拼音注音
Yánɡ Shǐ Tiáo Gēn
别名
羊奶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,羊食子根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为忍冬科植物黑汉条之根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黑汉条,又名:牛屎柴(《乾坤生意》),羊屎柴((纲目》),羊屎条(《分类草药性》),灰猫条、羊舌条、灰猪藤、冷饭团、羊屎子。
常绿灌木,高达2米。枝细长,圆柱形,密被灰白色或带锈色星状短柔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0.5~2厘米,密被灰白色星状柔毛;叶片椭圆状卵形,长约4~12厘米,宽1.5~4厘米,先端钝,少有渐尖,基部圆形,全缘或呈微波状,上面暗绿色,微有光泽,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短柔毛,叶脉5~10对,在下面隆起,基部的2对对生.顶生聚伞花序,常为5射出枝,花序直径4.5~9厘米,花梗有星状毛;花小,白色。径约8毫米;萼管短,5裂,宿存;花冠轮状,裂片5;雄蕊5,着生于花冠内;子房下位,1室,胚珠1,下垂。浆果状核果,卵圆形,略呈压扁状,乌黑色:种子1粒,压病状。花期5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丘陵、路旁、林边、坟坡、荒山及灌木丛中。分布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①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酸涩,平,无毒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微温,味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痢疾,下血,痔疮脱肛,风湿痹痛,白带,湿毒疮疡,跌打损伤。
①《纲目》:"主痈疽发背,捣烂敷之。能合疮口,散脓血,干者为末,浆水调敷。又治下血如倾水,取生根一斤,生白酒二斗,煮一斗,空心随量饮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根:治痔疮,痒子。花:治羊毛疔,跌打损伤。"
③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为收敛药,用治痢疾,妇女白带。"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根或叶:治风湿筋骨疼痛,腰肋胀满,跌损瘀结。"
⑤洗湿毒疮疡。(四川)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。外用:煎水洗、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热痢:羊屎条一两,大木姜子七粒。煎水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②治痔疮脱肛:羊屎条根二两,炖猪大肠吃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园金柑
- 鲮鲤
- 狼尾巴花
- 狭叶桃叶珊瑚
- 连钱草
- 莲座叶通泉草
- 小白棉
- 小粘药
- 岩泽兰
- 小牛肋巴
- 藕节
- 小花吊兰
- 小草乌
- 小地扭
- 羽叶丁香
- 蜡瓣花
- 狭叶败酱
- 小虎耳草
- 驴肾
- 花叶秋海棠
- 滇池海棠
- 黄花铁线莲
- 山东肿足蕨
- 三品一枝花
- 周裂秋海棠
- 独叶一枝花
- 松节油
- 光叶密花豆
- 松木皮
- 黄花鼠尾草
- 黑种草子
- 屎咕咕
- 花叶狗牙七
- 树乌蝇羽
- 七叶子
- 松叶防风花
- 黄瓜子
- 松针
- 松树皮
- 四季海棠
- 白背三七茎叶
- 白炭
- 黑风藤
- 花点草
- 独脚蟾蜍
- 沙拐枣
- 滇绿豆
- 棒棒草
- 睡莲
- 虎骨
- 水葫芦根
- 饭汤子
- 粉防己
- 黑大豆花
- 黑大豆叶
- 黑面防己
- 翻背白草
- 虎尾轮根
- 高山大戟
- 白带草
- 石斑鱼
- 芙蓉菊根
- 白朱砂莲
- 四方藤
- 松节
- 石链子
- 松寄生
- 桑芽茶
- 白头翁茎叶
- 黑龙串筋
- 水麻叶
- 白仙茅
- 高山黄华根
- 风气草
- 松萝
- 四川澄茄子
- 松蕈
- 白花蛇
- 石草鞋
- 黑穗画眉草
- 树锦鸡儿
- 石参
- 翻天红
- 滇南杭子梢
- 沙枣花
- 肥皂核
- 斑蝥
- 斑鸠
- 滇姜三七
- 棒棒木
- 滇藏方枝柏
- 滇獐牙菜
- 白苋
- 过腰蛇
- 光叶海桐根
- 独椒
- 白石榴花
- 公英叶风毛菊
- 水麻tiao
- 疝气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