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李根
《中华本草》:郁李根
拼音注音
Yù Lǐ Gēn
英文名
Root of Dwarf Flowering Cherry, Root of Chinese Bushcherry
出处
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郁李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asus japonica(Thunb.)Lois[Prunus japonica Thunb.]采收和储藏:秋冬季采挖。
原形态
1.郁李,落叶灌木,高1-1.5m。树皮灰褐色,有不规则的纵条纹;幼枝黄棕色,光滑。叶互生;叶柄长2-3mm,被短柔毛;托叶2枚,线形,早落;叶片通常为长卵形或卵圆形,稀为卵状披针形,长3-7cm,宽1.5-2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缺刻状尖锐重锯齿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淡绿色,脉上无毛或有稀疏柔毛。花先叶开放或花叶同开,1-3朵簇生,花梗长5-10mm,有棱;萼筒陀螺形,长宽近相等,无毛,萼片椭圆形;雄蕊约1cm;核表面光滑。花期5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郁李生长在向阳山坡、路旁或小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1.郁李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东、浙江等地。
性味
苦;酸;凉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,杀虫,行气破积。主龋齿疼痛,小儿发热,气滞积聚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含漱;或洗浴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郁李根
拼音注音
Yù Lǐ Gēn
出处
《本经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郁李的根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郁李仁"条。
性味
苦酸,凉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无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酸,凉,无毒。"
③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味苦酸,性凉。"
功能主治
治龋齿痛,气滞积聚。
①《本经》:"主齿断肿,龋齿,坚齿。"
②《别录》:"去白虫。"
③《药性论》:"治齿痛,宣结气,破积聚。"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小儿热发作汤浴。风蚛牙,浓煎含之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煎水含漱。
复方
治龋齿:郁李仁根白皮(切),水煮浓汁含之,冷易之。(张文仲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麻鱼胆
- 茅栗根
- 野苦瓜
- 点头菊
- 丁香蓼根
- 阳雀花
- 青蛇藤
- 柯榔木
- 蝤蛴
- 定心散
- 苜蓿根
- 带刺马鞭
- 枯萝卜
- 白芷叶
- 银老梅
- 青箭
- 打碗花
- 猬胆
- 滇南千里光
- 散血芹
- 穬麦蘖
- 芒气笋子
- 麻根
- 麻牛膝
- 青蛇莲
- 瓦草
- 雀卵
- 野葡萄根
- 柯树皮
- 雀梅藤叶
- 柿木皮
- 郁金香
- 青箭杆草
- 野芭蕉
- 八楞木
- 庵摩勒
- 扇叶人字果
- 青葙子
- 空筒泡
- 大九股牛
- 午时茶
- 野鸦椿皮
- 苦壶卢子
- 银杏叶
- 盐麸子根
- 苦竹沥
- 蒲儿根
- 散血子
- 盘肠草
- 山藤藤秧
- 山高粱
- 乌榄叶
- 尾叶山柑
- 五倍子
- 威灵仙叶
- 马唐
- 马桑树皮
- 蜢臂兰
- 青鱼胆草
- 榆枝
- 玉簪根
- 麻秸
- 山黄杨子
- 大叶酸藤子
- 乌梅
- 杉子
- 千金坠
- 山麻根
- 山白果根
- 茅栗
- 面筋
- 万年蒿
- 皮哨子
- 山麦冬
- 乌柳
- 山石榴
- 山香果
- 乌鱼刺
- 山核桃皮
- 麦冬
- 茅苍术
- 山鸡
- 散尾葵
- 蔓乌头
- 山椒根
- 麻皮
- 桑椹
- 山莨菪
- 膜缘木香
- 馒头蟹
- 全叶青兰
- 白垩
- 白杨叶
- 淡豆豉
- 白肚
- 全叶山芹
- 大肺筋草
- 蚺蛇胆
- 瑞香根
- 杜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