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鸦椿皮
《中华本草》:野鸦椿皮
拼音注音
Yě Yā Chūn Pí
别名
鸡眼睛皮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 (Thunb.) Dippel的茎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scaphis japonica (Thunb.) Dippel [Sambucus japonica Thunb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剥取茎皮,晒干。
原形态
野鸦椿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高2-8m。茎皮灰褐色,具纵纹。小枝及芽红紫色,枝叶揉破后发出恶臭气味。叶对生;小叶柄长1-2mm;小托叶线形,基部较宽,先端尖,有微柔毛;奇数羽状复叶,长(8-)12-32cm,叶轴淡绿色,小叶5-9,稀3-11,长卵形或椭圆形,稀为圆形,长4-9cm,宽2-4cm,先端渐尖,基部钝圆,边缘具疏短锯齿,齿尖有腺体,下面沿脉有白色小柔毛,主脉在上面明显,在背面突出;侧脉8-11,有微柔毛。花两性,圆锥花序顶生,花梗长达21cm,花多,较密集,黄白色,径4-5mm;萼片与花瓣均5,椭圆形,萼片宿成;花盘盘状,心皮3,分离;雄蕊5,花丝扁平;雌蕊3;子房卵形。蓇葖果,长1-2cm,每一花发育为1-3个,果皮软革质,紫红色,有纵脉纹。种子近圆形,假种皮肉质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5-6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山谷、河边的丛林或灌丛中,亦有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山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辛;温
功能主治
行气;利湿;祛风;退翳。主小儿疝气;风湿骨痛;水痘;目生翳障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壶卢子
- 银杏叶
- 盐麸子根
- 苦竹沥
- 蒲儿根
- 散血子
- 盘肠草
- 山藤藤秧
- 山高粱
- 乌榄叶
- 尾叶山柑
- 五倍子
- 威灵仙叶
- 马唐
- 马桑树皮
- 蜢臂兰
- 青鱼胆草
- 榆枝
- 玉簪根
- 麻秸
- 山黄杨子
- 大叶酸藤子
- 乌梅
- 杉子
- 千金坠
- 山麻根
- 山白果根
- 茅栗
- 面筋
- 万年蒿
- 皮哨子
- 山麦冬
- 乌柳
- 山石榴
- 山香果
- 乌鱼刺
- 山核桃皮
- 麦冬
- 茅苍术
- 山鸡
- 散尾葵
- 蔓乌头
- 山椒根
- 麻皮
- 桑椹
- 山莨菪
- 膜缘木香
- 馒头蟹
- 全叶青兰
- 白垩
- 白杨叶
- 淡豆豉
- 白肚
- 全叶山芹
- 大肺筋草
- 蚺蛇胆
- 瑞香根
- 杜鹃
- 浙皖粗筒苣苔
- 灯台树果
- 结香
- 家白蚁
- 江南桤木
- 铁牛皮
- 东北堇菜
- 白杨树皮
- 井底泥
- 白叶刺根
- 蛇菰
- 鼠妇
- 荠菜子
- 大杜鹃
- 七叶一把伞
- 尖药花
- 大马哈鱼籽
- 金兰
- 白松塔
- 白竻薳
- 白杨树根皮
- 大树皮
- 大萼鹿角藤
- 望江南子
- 银背藤
- 大过路黄
- 云南小阴地蕨
- 白粉蝶
- 白云瓜梗
- 白叶花柴
- 蚺蛇膏
- 走边疆
- 七里香
- 千层楼
- 灯台菜
- 千只眼
- 大青
- 野木鱼
- 爬山猴
- 丁萝卜
- 大伸筋
- 白花鹅掌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