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甲兰
《中华本草》:指甲兰
拼音注音
Zhī Jiɑ Lán
别名
枫兰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短茎萼脊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direa subparishii (Tsi)E. A. Chr. [Hygrochilus subparishii Tsi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。
原形态
短茎萼脊兰,多年生附生常绿草本。茎短而斜上,被对褶叶基所包围,下部丛生气生根。气生根粗壮而长,弯曲,白色,无毛。叶3-5枚,2列,稍肉质,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6-12cm,宽2-3.5cm,先端钝或斜而2浅裂,基部收窄抱茎,具线缝状关节,中脉明显。花茎1-4个,生于茎基部叶腋;总状花序长5-17cm,疏生花4-10余朵;花苞片卵圆形,长7-12mm,宽3-9mm,先端钝圆;花淡黄绿色;萼片和花瓣近相似,长椭圆形,长18-20mm,最宽处宽7-9mm,稍肉质,开展,具脉7条,先端急尖,中萼片稍宽,侧萼片和花瓣较窄,萼片背面中助具脊状翅;唇瓣3裂,中裂片肉质,狭长圆形,长8-10mm,宽约2mm,从基部至先端具1枚高约1.5mm的褶片,侧裂片直立,半圆形边缘具微齿,距口处具1枚圆锥状胼胝体;距角状,长约1cm,稍弧形,向前伸;蕊柱长13-15mm,具蕊状翅,蕊喙伸长2裂,蕊喙柄先端扩大;粘盘圆形。蒴果长椭圆形,连柄长约7cm。花期5-6月,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300-1100m的常绿阔叶林的树干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息风。主小儿惊风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品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龙牙楤木叶
- 吉林乌头
- 紫柚木
- 紫叶秋海棠
- 紫油木叶
- 茉莉花露
- 马尾千金草
- 地柑
- 单面针
- 马尿泡
- 吊灯花
- 单鞭
- 马尾伸筋草
- 山药
- 肉桂叶
- 鸭
- 地盘松球
- 鹅不食草
- 苦碟子
- 角果木子油
- 芒小米草
- 梧桐根
- 软水黄连
- 塌菜
- 螲蟷
- 八宝镇心丹
- 箭杆杨
- 蛇胆
- 苦石莲
- 檵花根
- 大半边旗
- 钝齿青荚叶
- 密蒙花
- 对叶四块瓦
- 毒鱼藤
- 五指毛桃果
- 蚍子草
- 软丝藻
- 肉桂油
- 白沙蒿
- 马尔康水黄连
- 密枝问荆
- 马乳
- 密马
- 山螃蟹
- 帽兰
- 山黄皮
- 马缨杜鹃
- 山黑柳
- 山龙眼
- 长杆兰
- 紫弹树枝
- 紫杉
- 紫花鱼灯草
- 长白假水晶兰
- 紫茉莉叶
- 紫红獐牙菜
- 紫色翼萼
- 紫菀
- 长尾复叶耳蕨
- 赤车
- 紫河车
- 长春花
- 赤翅蜂
- 醋柳果
- 醋糟
- 长叶珊瑚果
- 赤小豆叶
- 紫云英子
- 紫珠叶
- 赤小豆花
- 土良姜
- 天竺黄
- 长梗千里光
- 浙桐皮
- 白枪杆
- 长白鱼鳞松
- 赤芍药
- 长年兰
- 鹰头
- 紫荆根皮
- 八仙草
- 鸭涎
- 竹叶参
- 紫泡
- 紫芋
- 雌黄
- 紫芝
- 紫珠
- 长圆叶艾纳香
- 长柄蕗蕨
- 紫堇
- 紫桔梗
- 小狮子
- 镰形棘豆
- 小狗脊
- 野辣子
- 篦子草
- 莱菔叶
- 牛角(角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