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萼猪屎豆
《中华本草》:长萼猪屎豆
拼音注音
Chánɡ è Zhū Shǐ Dòu
别名
大叶毛铃、狗铃豆
英文名
all-grass of Longsepaled Crotalari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-豆科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长萼猪屎豆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otalaria ca1ycina Schrahk.[C.roxburghiana DC.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,或扎成把,晒干。
原形态
长萼猪屎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30-80cm。茎、枝密被略粗糙而长的毛。单叶互生,几无柄;托叶极小,钻状,易脱落;叶片狭椭圆状线形或中部宽的长椭圆形,长3-10cm,宽5-20cm,先端急尖而有1束柔毛,基部楔形,上面有小窝点,中脉有毛,下面密被伏贴的丝毛,侧脉不显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常缩短成头状,有花2-8朵;小苞片2,披针形,被粗糙而开展的长毛;花梗粗壮;萼长2-3cm,5深裂,上部裂片较阔,倒披针形,下部裂片披针形,外央密被棕色而开展的长硬毛;蝶形花冠,淡黄色,藏于萼内,旗瓣倒卵形,基部有2枚胼胝状附属物,爪短被毛,翼瓣披针状长椭圆形,龙骨瓣具长喙;雄蕊10,花药异型;子房无毛。荚果椭圆状圆柱形,长约15mm,果熟时黑色,包于萼内,种子20-30颗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旷野草坡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野百合碱(monocrotaline)。
性味
辛;甘;平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化积消疳,清热解毒,通淋利尿。主小儿疳积,肾炎,膀胱炎,尿道炎,咳嗽痰喘,痈疽疔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2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株用于小几疳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豺皮
- 草蜘蛛
- 苍耳
- 紫背黄芩
- 茶子
- 粗棕竹根
- 苍条鱼鳖
- 船盔乌头
- 藏鮡肉
- 苍蝇草
- 菖蒲叶
- 翠雀花
- 葱叶
- 蚕豆叶
- 蚕豆花
- 虫牙药
- 蚕豆茎
- 草木樨
- 蚕沙
- 藏菖蒲
- 虫笋
- 蝉花
- 草地早熟禾
- 虫实
- 虫白蜡
- 紫藿香
- 蚕茧
- 鸱头
- 粗梗黄堇
- 蚕茧草
- 菜头肾
- 粗灰钉
- 草本三角枫
- 茶绒
- 葱汁
- 粗叶悬钩子
- 缠竹黄
- 草灵仙
- 蛏壳
- 穿破石
- 菜豆树
- 穿耳菝葜
- 紫玉簪
- 蟾蜍肝
- 赤小豆
- 车前
- 紫荆皮
- 长刺卫矛
- 粘毛鼠尾草果
- 车前草
- 蟾皮
- 藏羚角
- 苍耳子
- 穿根藤
- 豉汁
- 粗叶木
- 臭黄荆根
- 草本威灵仙
- 臭草
- 粗榧子
- 臭蒿
- 翅子木
- 粗榧根
- 茶子心
- 草独活
- 臭茉莉
- 臭牡丹
- 臭菘
- 蚕退纸
- 茶子饼
- 草石蚕
- 臭节草
- 粗黄草
- 臭矢菜
- 臭梧桐
- 草龙根
- 草苁蓉
- 臭黄荆子
- 臭牡丹根
- 臭黄荆
- 臭节草根
- 臭山牛蒡
- 粗毛鳞盖蕨
- 臭梧桐花
- 粗腿羊肚菜
- 臭黄荆叶
- 臭常山
- 茺蔚子
- 藏菌陈
- 臭威灵
- 臭灵丹
- 大叶熊巴掌
- 新疆一支蒿
- 茳芒决明
- 樗鸡
- 虉草
- 席草
- 慈姑叶
- 砗磲
- 磁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