滑背草鞋
《中华本草》:滑背草鞋
拼音注音
Huá Bèi Cǎo Xié
别名
蒲公英、土蒲公英、滑背草、大蒲公英、野破血骨、滑叶草鞋根
英文名
Herb of Stemless Launaea
出处
出自《广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无茎栓果菊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unaea acaulis (Roxb.) Babc. [Prenanthes acaulis Roxb.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无茎栓果菊 多年生草本,高达20cm。全株无毛,含乳汁。根块状,肉质,圆柱形。无茎或茎很短。叶基生或莲座状,几无叶柄;叶片狭长卵形、倒卵状椭圆形、匙形、披针状椭圆形、匙形、披针形或条形,长5-7cm,宽约1cm,先端钝或急尖,边缘波状,具刺关细齿,稀近羽状浅裂。花葶单生或数个,直立,头状花序少数,排成伞房状;总苞圆柱形,果期成钟状,长约1cm;总苞片多层,外层很小,卵形,内层条状披针形;全为舌状花,花色,先端5齿裂。瘦果圆柱形,长约2mm,具有明显的纵棱4-5条;冠毛白色,较瘦果长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。主痈疽疔疮;尿路感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疮疡肿痛: 蒲公英、银花藤各二两。水煎,日分三次服。另各取适量。共捣烂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②治乳疮肿痛: 蒲公英、雾水葛各适量。共捣烂敷患处。或用蒲公英二两,配草鞋根一两,加黄糖少许,捣烂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《广西中草药》:治痈疽疔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滑背草鞋
拼音注音
Huá Bèi Cǎo Xié
别名
蒲公荚(《广西中草药》),土蒲公英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。
出处
《广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光栓果菊的全草。夏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全体无毛,含乳汁。根块状,肉质,圆柱形。基生叶近于无柄,倒卵状椭圆形,边缘波状,具刺状细齿。头状花序排成疏生的总状花序;花黄色,全部为舌状花,舌片先端5齿裂;总苞圆柱形,苞片数列,最外的苞片极小,三角形,大小不等,内面1列的苞片绒形,近相等;花托平坦,无毛。瘦果细小,圆柱形,有明显的纵棱4~5条,冠毛多数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或山野路旁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广西中草药》:"甘淡,凉。"
功能主治
《广西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。治痈疽疔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疮疡肿痛:蒲公英、银花藤各二两,水煎,日分三次服。另各取适量。共捣烂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②治乳疮肿痛:蒲公英、雾水葛各适量。共捣烂敷患处。或用蒲公英二两,配草鞋根一两。加黄糖少许,捣烂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灰凤梨
- 旱前胡
- 海仙花
- 海蚯蚓
- 篦子舒筋草
- 葱实
- 灰钉
- 苦生叶
- 蟾头
- 河豚子
- 海州常山
- 翅果唐松草
- 穿鞘花
- 海南蒟
- 海浮石
- 核桃仁
- 海莲叶
- 海龟胶
- 蚕豆壳
- 臭菘叶
- 湖北海棠根
- 核桃楸皮
- 核桃楸
- 藏绵芪
- 藏鮡骨
- 桦菌芝
- 海尼豆瓣绿
- 淮山
- 昏鸡头
- 华鹅耳枥
- 海鳗卵
- 公鱼
- 海虾
- 海南茄
- 海鳗胆
- 海盘车
- 河口莲座蕨
- 火秧竻蕊
- 海带根
- 槐叶苹
- 核桃青龙皮
- 蛤蒌
- 桃子
- 鸜雉
- 驼乳
- 秃鹫
- 蚱蝉
- 麦斛
- 山麻
- 海雹菜
- 海鳗
- 核桃楸果
- 海燕
- 海茜
- 土木贼
- 海南三七
- 草乌叶
- 臭菘种子
- 土人参叶
- 环草
- 柃木
- 柳根
- 柳屑
- 兰草
- 血参
- 华山矾根
- 云实蛀虫
- 兰花
- 柳枝
- 卤地菊
- 海螺
- 华东瘤足蕨
- 河蚌
- 土马鬃
- 柳杉
- 岭南铁角蕨
- 林荫千里光
- 岭南花椒根
- 唐古特马尿泡
- 兔皮毛
- 兔耳草
- 列当
- 李根皮
- 紫楠叶
- 獾肉
- 刘寄奴
- 兰花叶
- 玉簪叶
- 海鹞鱼胆
- 李树叶
- 蚕豆荚壳
- 拦路虎
- 凉山虫草
- 栗树皮
- 廊茵
- 栾华
- 灰锤
- 合欢皮
- 槲实仁
- 海底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