尖嘴林檎果
《中华本草》:尖嘴林檎果
拼音注音
Jiān Zuǐ Lín Qín Guǒ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尖嘴林檎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us melliana(Hand.Mazz.)Rehd.[Pirus melliana Hand.Mazz.]采收和储藏:8-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,鲜用或切成纵横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尖嘴林檎,灌木或小乔木,高4-10m。小枝微弯曲,幼时微具柔毛,暗灰褐色;冬芽红紫色。叶簇生;叶柄长1.5-2.5cm;托叶线状披针形,全缘,内面微具柔毛;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5-10cm,宽2.5-4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至宽楔形,边缘有圆钝齿。花两性;花序近伞形,有花5-7 朵,花梗长3-5cm;苞片披针形,果落;花直径约2.5cm;萼片5,三角披针形,全缘,内面具绒毛,较萼筒长;花瓣5,倒卵形,紫白色,基部有短爪;雄蕊约30,花丝长短不等;花柱5,基部有白色绒毛,柱头棒状。果实球形,直径1.5-2.5cm,宿萼有长筒,萼片反折,果先端隆起,果心分离,果梗长2-2.5cm。花期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2400m的山地混交林中或山谷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本品多切成纵横片,直径2-3cm,果皮红棕色或深红色、无斑点。果肉厚,内果皮木化呈杯状,有5室,每1室有种子2颗,有的切片具有宿存花萼,反卷,有毛绒,并有残存花柱,亦具密毛绒。味微酸涩。[br]显微鉴别,粉末特征;红棕色。1.石细胞较多,呈类长方形、圆多角形、类三角或不规则形,大小不等,长35-290μm,直径25-213μm。壁厚薄不均, 8-58μm,木化,孔沟明显,纹孔颖状,大者可见层纹。2.纤维多成束,完整者长条形或长梭形,长至420μm,直径18-35μm,壁厚约至13μm,木化,孔沟较明显。3.淀粉粒较多,主为单粒,呈类球形,直径6-18μm,脐点点状,层纹不明显。复粒由2-3个分粒组成,稀少。4.不含草酸钙结晶。
功能主治
健脾消积。主脾胃虚弱;食积停滞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见血清
- 金猫头
- 鸡胆
- 金凤藤
- 鸢脑髓
- 鱼鳞菜
- 菊花脑
- 鸡嗉子果
- 鸭脚木根
- 光头前胡
- 浆水
- 鸭公青
- 矩形叶鼠刺
- 救军粮叶
- 竹叶吉祥草
- 栲栗叶
- 蓟罂粟根
- 鲫鱼藤
- 蛇百子
- 粳谷奴
- 鸡肉参
- 鸡爪乌
- 酱头
- 裸柱菊
- 鸭跖花
- 虎骨胶
- 茅香
- 食茱萸
- 佛手露
- 火麻仁
- 鸡毛狗
- 土茯苓
- 蛇葡萄
- 鳝鱼骨
- 接骨树
- 醉鱼草
- 硫黄
- 鸡油菌
- 冰糖
- 早禾树
- 麝香
- 走马芹
- 金鱼草
- 鲸蜡
- 蛇迷草
- 蛇根木
- 蒺藜苗
- 醉马草
- 鹅管石
- 鸡冠子
- 牛毛七
- 象胆
- 黍米
- 竹林消
- 鱼腥草
- 及己
- 女娄菜
- 苎麻根
- 苎麻花
- 鲨鱼胎
- 走马胎
- 杉松
- 鹧鸪血
- 竹叶心
- 鹧鸪脂
- 鸡卵草
- 雉子筵
- 爵床
- 戟叶瓦韦
- 鸡骨香
- 鸡肫草
- 鸡子黄
- 君迁子
- 鸡肾参
- 金沙草
- 马蹬草
- 马鬃蛇
- 鸢翅骨
- 鼬鼠肉
- 鸡爪草
- 节节花
- 节节茶
- 鄂西粗筒苣苔
- 角蒿
- 竹头草
- 痄腮树
- 白草根
- 金星草
- 接骨紫菀
- 菅茅根
- 金光菊
- 金剪刀
- 直立婆婆纳
- 见血住
- 鱼肠草
- 蓟罂粟
- 渐尖毛蕨
- 姜花果实
- 碱黄鹌菜
- 珍珠风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