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星草
《中华本草》:金星草
拼音注音
Jīn Xīnɡ Cǎo
别名
金钏草、大金星凤尾、凤尾草、石韦、牛舌蕨
英文名
Griffith Phymatopsis
出处
出自《嘉佑本草》。1.《嘉佑本草》:金星草西南州郡多有之,而以戎州者上。喜生阴中石上净处及竹箐中不见日处,或大木下,或古屋上。此草惟单生一叶,色青,长一、二尺,至冬大寒,叶背生黄星点子,两行相对如金色,因得金星之名。其根盘屈如竹根而细,折之有筋如猪、马鬃,凌冬不雕,无花实。2.《本草纲目》:金星草,即石韦之有金星者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瘤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matopsis griffithiana (Hook.)J. Smith[Polypidium griffithianum Hook.]采收和储藏:全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15-45cm。根茎细长,横生,密被基部卵形上部呈长钻形鳞片。叶远生;叶柄长6-20cm,禾秆色;叶片近革质,长披针形,长8-25cm,宽.5-4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骨质波状;羽状脉,两面均明显。孢子囊群大,圆形,沿中脉两侧各成1行,着生于侧脉之间靠近中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1300-3200m的山坡树干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安徽、浙江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长15-45cm。根茎细长,密生鳞片,卷缩成条,湿润展开呈长钻形,先端长尖,叶柄长5-20cm,禾秆色,叶片近革质,长10-25cm,宽2.5-4cm,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,尖头或渐尖头,基部宽楔形或圆楔形,边缘软骨质,波状,无缺刻,叶脉两面明显。孢子囊群大,圆形,靠近主脉。气微,味微酸、苦。
性味
苦;寒;无毒
归经
心;大肠;小肠;脾经
功能主治
清热凉血;解毒消肿。主痈疡;肿毒;瘰疬;恶疮;暴赤火眼;肺热咳嗽;淋证;肠风下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煎汁洗;或捣敷。
注意
老年及中寒泄泻者慎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嘉佑本草》:主痈疽疮毒,大解硫黄毒,发背,痈肿,结核,用叶用根酒煎服之;又可作末冷水服及涂发背疮肿上。根碎之浸油涂头,生毛发。2.《本草蒙筌》:解毒消肿,专理外科。初起恶疮,未溃阳毒,治颈瘰疬,发背痈疽。3.《本草纲目》:解热,通五淋,凉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金星草
拼音注音
Jīn Xīnɡ Cǎo
别名
金钏草(《本草图经》),大金星凤尾(《履巉岩本草》),凤尾草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嘉佑本草》
来源
为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密网蕨的全草。
原形态
植株高15~45厘米。根状茎组长,横走,密生披针形鳞片。叶远生;柄长5~20厘米,禾秆色;叶片近革质,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,长10~25厘米,宽2.5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圆楔形,边缘软骨质,多少波状,无缺刻。侧脉两面明显。孢子囊群大,圆形,靠近主脉。
生境分布
生于阴湿山谷中石上或树干上。分布我国西南部及广西、安徽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①《嘉佑本草》:"苦,寒,无毒。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味微酸,性至冷。"
归经
《本草再新》:"入脾经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凉血,解毒。治痈疡,肿毒,瘰疬,恶疮,暴赤火眼,淋病,肠风。
①《嘉佑本草》:"主痈疽疮毒,大解硫黄毒,发背,痈肿,结核,用叶和根酒煎服之;又可作末冷水服及涂发背疮肿上。根碎之浸油涂头,生毛发。"
②《本草蒙筌》:"解毒消肿,专理外科。初起恶疮,未溃阳毒,治颈瘰疬,发背痈疽。"
③《纲目》:"解热,通五淋,凉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注意
①《本草图经》:"服后下利,须补,治乃平复,若年不可辄服。"
②《纲目》:"忧郁气血凝滞而发毒者,非所宜也。"
复方
①治五毒发背:金星草和根,洗净,慢火焙干,秤四两,入甘草一钱,捣末,分作四服,每服用酒一升已来,煎三、二沸后,更以冷酒三、二升相和,入瓶器内封。却时时饮服。忌生冷油肥毒物。(《经验方》)
②治脚膝烂疮:金星草背上星,刮下敷之即干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③治肠风:金星草、陈干姜各三两。上为细末,每服一钱,空心新汲水调下。(《续本事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菅茅根
- 金刀菜
- 阿胶
- 苦木叶
- 重楼
- 麝香壳
- 赛北紫堇
- 鱼蓼
- 马蹬草
- 碱黄鹌菜
- 苎麻花
- 鷃
- 鸡肉
- 竹叶菜
- 鹅内金
- 鼹鼠
- 鹅
- 鸢翅骨
- 鱼胶
- 珍珠莲
- 竹象鼻虫
- 鱼肠草
- 鹅胆
- 鼬鼠肉
- 鮧鱼尾
- 痄腮树
- 欧活血丹
- 鸡肉参
- 椒目
- 酱头
- 蓟罂粟子
- 聚花风铃草
- 君迁子
- 姜花果实
- 马蝗果
- 节节花
- 粳米
- 食茱萸
- 鸡油菌
- 蛇百子
- 金剪刀
- 戟叶石韦
- 见血住
- 顺地红
- 蓟罂粟
- 鸡肾参
- 蒺藜苗
- 赛葵
- 芥菜
- 蛇葡萄根
- 棘针
- 麝肉
- 渐尖毛蕨
- 蛇根木
- 戟叶瓦韦
- 节节茶
- 接骨紫菀
- 橘皮
- 姜黄草
- 鸡大腿
- 鸡子黄
- 錾菜
- 麻黄根
- 鸡爪草
- 鸡骨香
- 爵床
- 长毛香科科
- 鸡爪乌
- 苣荬菜花
- 麦门冬
- 走茎丹参
- 盾叶薯蓣
- 麻叶荨麻
- 鳝鱼血
- 结血蒿
- 马鞭草
- 紫金莲
- 蛇莓根
- 鸡雪莲
- 紫油木皮
- 紫香薷
- 蛇见怕
- 茳芒
- 鼠尾草
- 蒟酱叶
- 马鬃参
- 紫金龙
- 鲫鱼胆草
- 鸡冠苗
- 荆芥根
- 鲛鲨白
- 酸枣根
- 鼠标蛇
- 箭叶蓼
- 鹈鹕脂油
- 鯮鱼
- 赛莨菪
- 矩镰荚苜蓿
- 黄山梅
- 荆芥叶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