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冠子
《中华本草》:鸡冠子
拼音注音
Jī Guān Zi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osia cristata L.[C.Argentea L.var.Cristata(L.)O.Kuntze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种子成熟时割取果序,日晒,取净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30-80cm。全株无毛,粗壮。分枝少,近上部扁平,绿色或带红色,有棱纹凸起。单叶互生,具柄;叶片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5-13cm,宽2-6cm,先端渐尖或长尖,基部渐窄成柄,全缘。穗状花序顶生,成扁平肉质鸡冠状、卷冠状或羽毛状,中部以下多花;花被片淡红色至紫红色、黄白或黄色;苞片、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质,宿存;花被片5,椭圆状卵形,端尖,雄蕊5,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。胞果卵形,长约3mm,熟时盖裂,包于宿存花被内。种子肾形,黑色,光泽。花期5-8月,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原产亚洲热带。我国南北各地区均有栽培,广布于温暖地区。
形状
性状鉴别 种了呈扁圆形,直径约1.5mm。表面棕红色至黑色,有光泽。置放大镜下观察,见有细密纹理及凹点状种脐。种皮脆,易破裂。偶见胞果上残留的花柱,长2-3mm。气微,味淡。[br]以饱满、色黑、光亮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种子油含月桂酸(lauric acid),肉豆蔻酸(myristic acid)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,油酸(oleic acid)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,亚麻酸(linolenic acid)[1],种子蛋白质含白蛋白,球蛋白,醇溶蛋白和谷蛋白[2]。种子还含脂肪,膳食纤维,碳水化合物,β-胡萝卜素)(β-carotene),视黄醇(retinol),维生素B1、B2、C、E,18种氨基酸和22种无机元素[3]。
药理作用
试管法证明,种子煎剂对人阴道毛滴虫有良好作用,与药液接触后5-10分钟,虫体即趋消失。
性味
甘;性凉
归经
肝;大肠经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;清肝明目。主便血;崩漏;赤白痢;目赤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4.5-9g;或入丸、散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止肠风泻血,赤白痢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妇人崩中带下,入药炒用。3.《玉楸药解》:清风退热,止衄敛营。治吐血,血崩,血淋,诸失血证。4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治肝脏病及眼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鸡冠子
拼音注音
Jī Guān Zi
出处
《本草抬遗》
来源
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。9~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。割取地上部分,晒干,搓出种子,拣去杂质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鸡冠花"条。
形状
干燥的种子,细小,扁卵圆球形,直径1~1.5毫米.表面平滑,黑色有光泽。扩大镜下观察,可见表面有细密网纹和小的凹点。种皮薄而脆。种仁黄白色。无臭,味淡.以饱满、色黑、光亮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含脂肪油。
药理作用
试管法证明,种子煎剂对人阴道毛滴虫有良好作用,与药液接触后5~10分钟,虫体即趋消失。
性味
甘,凉。
①《嘉祜本草》:"凉,无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凉,无毒。"
③《玉楸药解》:"味苦,微凉。"
归经
《玉楸药解》:"入足厥阴肝经。"
功能主治
凉血,止血。治肠风便血,赤白痢疾,崩带,淋浊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止肠风泻血,赤白痢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妇人崩中带下,入药炒用。"
③《玉楸药解》:"清风退热,止衄敛营。治吐血,血崩,血淋,诸失血证。"
④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治肝脏病及眼病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~3钱:或入丸、散。
备注
本品在多数地区作青葙子使用,参见"青葙子"条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桐皮
- 鄂西粗筒苣苔
- 金光菊
- 竹头草
- 鸡肫草
- 珍珠风子
- 菊花叶
- 矩叶大青
- 鸡卵草
- 麂子草
- 苎麻
- 菅茅根
- 金星草
- 金刀菜
- 阿胶
- 苦木叶
- 重楼
- 麝香壳
- 赛北紫堇
- 鱼蓼
- 马蹬草
- 碱黄鹌菜
- 苎麻花
- 鷃
- 鸡肉
- 竹叶菜
- 鹅内金
- 鼹鼠
- 鹅
- 鸢翅骨
- 鱼胶
- 珍珠莲
- 竹象鼻虫
- 鱼肠草
- 鹅胆
- 鼬鼠肉
- 鮧鱼尾
- 痄腮树
- 欧活血丹
- 鸡肉参
- 椒目
- 酱头
- 蓟罂粟子
- 聚花风铃草
- 君迁子
- 姜花果实
- 马蝗果
- 节节花
- 粳米
- 食茱萸
- 鸡油菌
- 蛇百子
- 金剪刀
- 戟叶石韦
- 见血住
- 顺地红
- 蓟罂粟
- 鸡肾参
- 蒺藜苗
- 赛葵
- 芥菜
- 蛇葡萄根
- 棘针
- 麝肉
- 渐尖毛蕨
- 蛇根木
- 戟叶瓦韦
- 节节茶
- 接骨紫菀
- 橘皮
- 姜黄草
- 鸡大腿
- 鸡子黄
- 錾菜
- 麻黄根
- 鸡爪草
- 鸡骨香
- 爵床
- 长毛香科科
- 鸡爪乌
- 苣荬菜花
- 麦门冬
- 走茎丹参
- 盾叶薯蓣
- 麻叶荨麻
- 鳝鱼血
- 结血蒿
- 马鞭草
- 紫金莲
- 蛇莓根
- 鸡雪莲
- 紫油木皮
- 紫香薷
- 蛇见怕
- 茳芒
- 鼠尾草
- 蒟酱叶
- 马鬃参
- 紫金龙
- 鲫鱼胆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