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山荆子
《中华本草》:毛山荆子
拼音注音
Máo Shān Jīnɡ Z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毛山荆子的果实、叶、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us manshurica(Maxim.)Ko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毛山荆子,乔木,高达15m。小枝嫩时密被短柔毛,老时逐渐脱落,紫褐色或暗褐色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3-4cm,具疏短柔毛;托叶线状披针形,边缘具疏腺齿,早落;叶片卵形、椭圆形至倒卵形,长5-8cm,宽3-4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细锯齿,基部锯齿浅钝近于全缘。花两性;伞形花序,具花3-6朵,无总梗,集生在小枝顶端;花梗长3-5cm,有疏生短柔毛;花白色,直径3-3.5cm;萼筒外面有疏生短柔毛;萼裂片5,披针形,内面被绒毛;花瓣5,长卵形,长1.5-2cm,基部有短爪;雄蕊30;花柱4,稀5,基部具绒毛崭新雄蕊稍长。梨果椭圆形或倒卵形,直径8-12mm,红色,萼片脱落。花期5-6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参拔100-2100m的山坡杂木林中,山顶及山沟也有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功能主治
和胃止吐;止泻。主呕吐;泄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毛梾枝叶
- 毛赤车
- 猫头鹰
- 绵萆薢
- 毛叶黄药
- 米饭花果
- 绵羊血
- 绵阳岩白菜
- 毛瓣绿绒蒿
- 毛菊苣
- 毛黄堇
- 满山白
- 牡荆
- 牡鼠粪
- 猫肝
- 毛叶肾蕨
- 毛果算盘子
- 毛茎马兰
- 毛荚决明
- 毛血藤
- 牡丹皮
- 牡荆根
- 猫人参
- 米麦麨
- 毛叶黄杞
- 毛大丁草
- 毛根杜仲
- 毛水苏
- 毛脉酸模
- 毛鬼头伞
- 猫须草
- 猫骨
- 绵枣儿
- 绵毛马兜铃
- 绵藤
- 毛大丁草根
- 毛扭藓
- 毛果珍珠茅
- 毛脉南蛇藤
- 毛蕨根
- 满山红
- 牡蛎肉
- 米面蓊根
- 糜穰
- 美丽鳞毛蕨
- 美登木
- 毛枝崖爬藤
- 毛柄短肠蕨
- 毛稔根
- 毛笋
- 缅枣
- 缅茄
- 美丽桐
- 毛女贞
- 毛柴胡
- 毛葡萄
- 毛葡萄根皮
- 毛蕊老鹳草
- 牡荆沥
- 绵参
- 美舌藻
- 毛木树皮
- 毛稔
- 毛竹
- 毛薯
- 毛黄连
- 毛黐头婆
- 牡荆子
- 猕猴桃藤
- 猫腿姑
- 盲肠草
- 毛草龙
- 毛木通
- 满江红
- 毛赪桐
- 毛草龙根
- 偏叶白齿藓
- 偏翅唐松草
- 偏翅唐松草根
- 佩兰
- 偏瓣花根
- 偏花黄芩
- 漆树皮
- 山羊参
- 楸木皮
- 清明菜
- 球花紫云英
- 琴唇万带兰
- 苘实
- 茜草茎
- 啤酒花
- 楸树
- 槭叶止血草
- 漆大姑根
- 披散糖荠
- 球兰
- 琼越线蕨
- 秋木瓜
- 泡桐果
- 茄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