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泊尔鸢尾子
《中华本草》:尼泊尔鸢尾子
拼音注音
Ní Bó ěr Yuān Wěi Z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尼泊尔鸢尾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ris dacora Wall.[I.nepalensis D.Den]采收和储藏:7-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果壳,晒干。
原形态
尼泊尔鸢尾 多年生草本,高40-60cm。基部有大量老叶鞘纤维。根茎短而粗;根簇生,肉质,膨大成纺锤状,长可达10cm。叶基生,排成2列;叶片条形,花期叶长10-28cm,宽2-8mm,果期长可达60cm,宽6-8mm,先端渐尖,有2-3条纵脉,全缘,基部抱茎。花茎高10-25cm,直径2-3mm,果期花茎高达35cm,中、下部有1-2枚抱茎的披针形的茎生叶,上部具3-4个分枝;苞片3枚,内含2花;花梗长1.3-2.1cm;花蓝紫色或浅蓝色,直径2.5-6cm,花被裂片6,排成2轮,花被管长2.5-3.5cm,向上扩大成喇叭状,外轮中脉上具橘黄色须毛状附属物,内花被裂片狭椭圆形或倒被外形;雄蕊3,长约2.5cm,花药淡黄白色;子房下位,三棱状卵形,长1.2-1.5cm,直径5-7mm,花柱分枝扁平,拱形弯曲,先端2裂,边缘具疏齿。蒴果卵圆形,长2.5-3.5cm,直径1-1.2cm,先端有短喙;种子盘状,扁平,黑褐色。花期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3000m的荒坡或岩缝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微甘;凉
功能主治
清热;解毒;杀虫。主肠痈;食物中毒引起的泻痢;虫牙;蛔虫和蛲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3-9g;或泡酒;或入丸、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琉璃枝
- 葎草果穗
- 狭绿叶线蕨
- 刺人参
- 射干
- 少花腰骨藤
- 光枝勾儿茶
- 鹤草芽
- 石栗子
- 蚶
- 石防风
- 黄杨子
- 石榴皮
- 水鬼蕉
- 石凤丹
- 黄羊油
- 关苍术
- 黄锁梅根
- 黄荆沥
- 饭团根
- 黄皮根
- 高脚落山箕根
- 黄花夹竹桃
- 锅铲叶
- 涩梨
- 荷叶蒂
- 黄皮叶
- 黄藨根
- 覆盆子根
- 沙糖根
- 虎头蕉
- 黑鳞大耳蕨
- 茴香虫
- 钩栲
- 实葫芦根
- 腐婢
- 石凉伞
- 关东丁香
- 蜂毒
- 黄鹌菜
- 革叶蓼
- 黄海葵
- 桑寄生
- 铁浆
- 水银
- 蜂蜜树
- 鹿藿
- 地贵草根
- 地瓜果
- 地精草
- 地锦苋
- 鼺鼠
- 鲫鱼胆
- 古柯
- 高山龙胆
- 金叶柃
- 黄斑龙胆
- 沙枣胶
- 石榕
- 石花菜
- 岗柃
- 蛤仔
- 黄裙竹荪
- 还亮草
- 黑香柴
- 黄心果
- 疏叶香根芹
- 黄总花草
- 覆盆子
- 四块瓦
- 高粱乌米
- 黑点草
- 黄皮树皮
- 四楞通
- 荷叶金钱
- 四脚蛇
- 龟胶
- 角螺
- 黄皮
- 铁拳头
- 黄栌枝叶
- 黄桷浆
- 地不容
- 金匙叶草
- 山大黄(波叶大黄)
- 黄杨
- 龟血
- 地筋
- 黄金菊根
- 地八角
- 黄花香薷
- 省沽油
- 鬼羽箭
- 高粱七
- 黄土
- 石蛇
- 生姜汁
- 四叶细辛
- 辐射石豆兰
- 黑心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