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精草
《*辞典》:地精草
拼音注音
Dì Jīnɡ Cǎo
别名
筋骨菜(《峨嵋药植》),单背叶、青姑草、金缠菜(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),抽筋草、被单草、滇繁缕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缕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60~90厘米。茎圆柱形,匍匐,中空,被短毛茸(放大镜下观)。单叶对生;披针形,长2.5厘米许,宽约1.2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,全缘,两面部被密而短的毛茸;无柄,叶腋有芽。聚伞花序,腋生;萼片5,基部联合;花瓣6,比萼片短,顶端2深裂达基部;雄蕊10;花柱3或4。蒴果和宿存萼近等长。种子多数。
生境分布
分布黄河、长江、珠江流域。
性味
①《滇南本草》:"味辣,有毒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》:"辣,凉,有小毒。"
炮制
《滇南本草》:"火炙用。"
功能主治
清肝息风。治肝风头浦,中风不语,口眼歪斜,小儿惊风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头风伤目,中风不语,口眼歪斜,伤寒发热。"
②《峨嵋药植》:"治筋骨肿痛。"
③《云南中草药》:"清肝息风,接骨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小儿惊风烧热:地精草、地豇豆、五叶草、瓶尔草。煎水服。(云南)
②治肝风头痛,中风不语,风热:抽筋草三钱,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③治脾虚浮肿:被单草三至五钱,水煎服或煮小肠吃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④治高血压:被单草配兰花参、山土瓜、荠菜,水煎服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⑤治骨折:鲜抽筋草捣烂,酒调包患处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锦苋
- 鼺鼠
- 鲫鱼胆
- 古柯
- 高山龙胆
- 金叶柃
- 黄斑龙胆
- 沙枣胶
- 石榕
- 石花菜
- 岗柃
- 蛤仔
- 黄裙竹荪
- 还亮草
- 黑香柴
- 黄心果
- 疏叶香根芹
- 黄总花草
- 覆盆子
- 四块瓦
- 高粱乌米
- 黑点草
- 黄皮树皮
- 四楞通
- 荷叶金钱
- 四脚蛇
- 龟胶
- 角螺
- 黄皮
- 铁拳头
- 黄栌枝叶
- 黄桷浆
- 地不容
- 金匙叶草
- 山大黄(波叶大黄)
- 黄杨
- 龟血
- 地筋
- 黄金菊根
- 地八角
- 黄花香薷
- 省沽油
- 鬼羽箭
- 高粱七
- 黄土
- 石蛇
- 生姜汁
- 四叶细辛
- 辐射石豆兰
- 黑心解
- 石寄生
- 石地钱
- 四照花
- 石见穿
- 豪猪肉
- 风箱树
- 飞天蜈蚣
- 钩吻
- 粉萆
- 翻白柴
- 鳜鱼
- 虎杖叶
- 黄桷树根疙瘩
- 蔊菜
- 珊瑚草花
- 黄杞
- 风毛菊
- 赶黄草
- 鬼盖
- 地草果
- 黄泥菜
- 蛤蟆草
- 豪猪千
- 蛤叶薯
- 鲎胆
- 黄山药
- 地菍根
- 黄开口
- 吊吊果
- 鹄油
- 地贵草
- 虾蟆肝
- 地核桃
- 虎图辣
- 鹤虱
- 黄缅桂
- 鲂鱼
- 水鬼蕉叶
- 铧头草
- 钩藤
- 黑蒿
- 黄毛榕
- 黄芪
- 蛤蚧
- 黄花地丁
- 蝮蛇胆
- 黄花木
- 黄皮血藤
- 香附
- 黄荆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