蒴莲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蒴莲
别名
云龙党、过山参、土党参[海南]
来源
西番莲科蒴莲属植物蒴莲Adenia chevaliert Gagnep.以根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段,晒干。
性味
甘、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滋补强壮,祛风湿,通经络。用于健脾胃,补肝肾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蒴莲
拼音注音
Shuò Lián
别名
软骨青藤、云龙党、过山参、土党参、软骨风、过江龙、田螺掩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西番莲科植物蒴莲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denia heterophylla (Bl.) Koord.[A.che-ualieri Gagnep.]采收和储藏:冬季挖取根部,洗去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草质藤本。全株无毛。根粗壮,长条形,粉质。叶互生;叶柄长1.5-4cm,顶端有2个圆形腺体;叶纸质,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6-20cm.宽2.5-10cm,先端短渐尖或急尖,基部多为圆形,全缘,有时不明显3裂。聚伞花序梗长而纤细,分枝的中间形成卷须,两侧着生1-2朵花;花两性或单性;雄花较雌花小,壶状,长约4mm,雄蕊5,合生成一环,着生于萼管的下部;雌花萼管状,长约1cm,先端有5个正三角形裂齿,花瓣5,长圆形,生于萼管下部,萼管基部有5个膜质腺体,子房生于雌蕊柄上。蒴时椭圆形,有三棱角,长6-9cm,果瓣3,干时薄革质,有光泽,熟时淡黄色至红以。种子扁圆形,有小窝孔。花期1-7月,晨期9-10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物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,生长最适宜温度26-32℃年降雨量在1200mm以上,以阳光充足、土层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。忌低洼积水。[br]栽培技术 用各子繁殖。9-10月果实成熟,剖开取出种子,洗净晾干贮藏。忌年3月,直播到生产大田上,按行距40cm开行点播,行沟深5cm种子粒距5cm,播种2-3粒,覆盖细土2cm,浇水保湿。播后10-15d出苗。[br]田间管理 苗高10cm时定苗,株距20cm留2株,苗高30cm左右,拾架引藤攀援。种植2年后,每年需进行整枝和疏芽,每株只留2-3条茎蔓上架,其余的全部剪掉。此外,过多的腋芽也应除掉,以利通风透光。定苗后即追肥1次,之后于5、6、7月各追次氮,磷肥。10月收果后,追肥后结合培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生于低海拔疏林下、林缘或藻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祛风通络;益气升提。主胃脘痛;风湿痹痛;子宫脱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虱子草
- 三匹叶
- 角螺厣
- 素馨花
- 穗花蛇菰
- 金刚刺
- 透骨草
- 蹋菜
- 鸡毛狗
- 豌豆七根
- 窄叶鼠李
- 牙刷草
- 油茶根
- 野亚麻
- 烟胶
- 椰子油
- 苦楝花
- 竹实
- 野兔骨
- 大唇香科科
- 椒蒿
- 金不换
- 伞花绢毛菊
- 黔桂醉魂藤
- 金刚散
- 角花翠雀
- 宽叶紫萁苗
- 野芋叶
- 豆瓣七
- 三蕊草
- 三枝标
- 野鸦椿根
- 鹅掌楸根
- 皂荚
- 眼镜蛇
- 野茶子
- 玉米花
- 竹林霄
- 鹅掌揪根
- 阔齿兔唇花
- 甲鱼头
- 迎春花根
- 油渣果根
- 多蒴曲尾藓
- 野把子
- 短齿楼梯草
- 结香花
- 雉肝
- 酸藤果
- 多茎野豌豆
- 钻石风
- 安徽杜鹃
- 蜇虫
- 岩豇豆
- 使君子
- 豇豆叶
- 三叶鬼针草
- 丝点地梅
- 三叉凤尾蕨
- 神曲
- 色赤杨
- 三角风
- 石面枇杷
- 苏黄耆
- 蒜梗
- 石香葇
- 伸筋草
- 三点金草
- 铁杆地柏枝
- 铜皮
- 铁丝灵仙
- 接骨木
- 鳗鲡鱼血
- 走马胎
- 舌状蜈蚣藻
- 苏木
- 三升米
- 三匹箭
- 丝瓜根
- 蛇头细辛
- 节节草
- 三对叶丹参
- 铜钱菌
- 三块瓦
- 铁力木
- 尖齿耳蕨
- 铜绿
- 杨梅根
- 尖叶川黄瑞木
- 都拉鸢尾
- 苦绳
- 无患子树皮
- 鸡血李
- 燕窝
- 鼠矢枣
- 箭杆风
- 鲚鱼
- 芜菁花
- 直立百部
- 盐胆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