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发七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头发七
拼音注音
Tóu Fɑ Qī
别名
黑丝草
来源
地衣类松萝科发属植物亚洲树发Alectoria asiatica Du Rietz,以叶状体入药。四季可采,去杂质,晒干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滋补肝肾,收敛止汗。用于头晕,洗净,肾虚体弱,遗精,盗汗;外用治黄水疮。
用法用量
2~3钱;外用适量,研粉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头发七
拼音注音
Tóu Fɑ Qī
别名
黑丝草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松萝科植物亚洲树发的丝状体。全年可采,去净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寄生地衣植物。全体呈细丝状,黄褐色或淡棕黑色,长可达20厘米,基部着生于大树枯木上,悬垂向下。侧枝甚多,细而短,枝上生盘状子器,另一端紧贴于其它侧枝上。粉芽和针芽均缺。
生境分布
寄生于高山松树等枯木上。分布陕西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滋阴补肾,利水消肿,明目。治肾虚体弱,头痛,头晕,心悸,遗精,盗汗,淋症,水肿,黄水疮,目疾。
复方
①治头晕目眩:头发七、瑞苓草,羌活、藁本各三钱,石花五钱,水煎服。
②治淋病:头发七五钱,八月瓜四钱,茱苓草三钱,水煎服,黄酒为引。
③治黄水疮:头发七、雄黄、白矾各适量,研成细粉,撒布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头发七
拼音注音
Tóu Fɑ Qī
别名
黑丝草、人头七、黑丝带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松萝科植物亚洲树发、双色树发、树发、沟树发的地衣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lectoria asatica Du Rietz [Bryo-ria asiatica(Du Rietz)Brodo er Hawksw.]2.Alecto-ria bicolor(Ehrh.)Nyl.[Bryoria bicolor (Ehrh.)Brodo et Hawksw.]3.Alectoria jubata(L.)Ach.4.Alectoria sulcata Nyl.[Sulcaria sulcata(Levl.)Bystr.ex Brodo er Hawksw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去净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1.具粉芽,子囊盘侧生于分枝上,圆盘形。2.全体具两种色泽,灰绿色为初期嫩枝色泽,老后则呈赭褐色,枝尖呈灰绿色。枝上端具芽堆,呈颗泣状。3.无假杯点,有时有白色粉芽;髓部白色,疏松,遇5%-10%氢氧化钾溶液微呈红色。4.枝体基部明显扁平,而顶端则为圆柱形,有显着纵条沟;枝表灰白色、灰褐色,顶端黑褐色或暗褐色,平滑,无粉芽和假杯点。子囊盘顶部侧生,圆盘状,直径3-8mm。盘面淡褐色,有灰白色粉霜,缘部有缘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多种阔叶树或云杉的枝干上。2.生于多种树的枝干上。3.生于针叶树的树干或树枝上。4.生于树枝干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东北及陕西、甘肃、台湾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2.分布于黑龙江、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、台湾、云南等地。3.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、台湾、云南等地。4.分布于陕西、安微、台湾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亚洲树发的地衣丝状体含松萝酸(usnic acid).沟树发的地衣丝状体含绿树发酸(virensic acid),赤星衣酸乙酯(ethyl haematommate),瑞藏酸(rhizoniacid),赤星衣酸(haematommic acid).
性味
淡;性平
归经
肝;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滋肾养肝;涩精止汗;利水消肿;收湿敛疮。。主肾虚体弱;头目眩晕;心悸;遗精;盗汗;淋症;水肿;黄水疮
用法用量
内服:水煎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撒布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剪草
- 剑叶铁角蕨
- 豆瓣香
- 鄂报春
- 鸭血
- 玳玳花
- 棕榈
- 皱巴坚螺
- 短柱梅花草
- 耳草
- 钝叶草
- 猪耳掌
- 浙贝母
- 浙樟
- 枳椇木汁
- 景天三七
- 窄叶南蛇藤
- 苦参实
- 追风伞
- 蜀葵苗
- 十字苔草
- 橘红珠
- 窄叶飘带草
- 菊三七
- 见血封喉
- 莙荙子
- 多花八角莲
- 钻天杨
- 八爪金龙
- 皂荚根皮
- 硬叶女娄菜
- 短穗草胡椒
- 掌裂秋海棠
- 吉龙草
- 野巴子
- 食盐
- 枳椇木皮
- 窄叶大戟
- 竹叶蕉
- 昆明山海棠
- 中华补血草
- 峨山雪莲花
- 光叶海桐叶
- 竹叶
- 蜀五加
- 叫姑姑
- 橘叶
- 吉笼草
- 迎春花
- 酒瓶花
- 枣树皮
- 红须须
- 皱叶南蛇藤
- 珠芽半支
- 轻粉
- 石上藕
- 钻秆虫
- 铅粉
- 姜三七
- 艾实
- 多花野牡丹
- 玉龙鞭
- 青龙藤
- 苎麻叶
- 紫青藤
- 醉针茅
- 榆荚仁
- 鳝鱼皮
- 竹叶马豆
- 豆瓣绿
- 蜀漆
- 椰子瓤
- 珠兰
- 野花椒根
- 岳桦
- 指甲花叶
- 一支箭
- 柠条籽
- 鸡爪簕
- 蜈蚣藤
- 重叶莲
- 玉蜀黍根
- 昂天莲
- 霜红藤
- 碱花
- 金橘核
- 竹柏
- 三角咪
- 三花枪刀药
- 伤寒头
- 朱砂莲
- 三叶金锦香
- 铁棒锤
- 尖苞柊叶根
- 柘木
- 鸡冠参
- 通脱木花上粉
- 中南星
- 枣槟榔
- 掌羽凤尾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