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香藤
《*辞典》:五香藤
拼音注音
Wǔ Xiānɡ Ténɡ
别名
蛇毒药、拔毒散、铁骨散、小红袍、岩青叶(《云南中草药》),黄龙藤、通气香、小血藤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木兰科植物中间近缘五味子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根、茎藤切片,晒干;叶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常绿攀援灌木。主根粗壮,圆柱形。叶互生,亚革质,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,长5~1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钝圆,近全缘或具疏细锯齿。花单性,腋生,1~2朵,苞叶狭三角形,长宽各约1毫米;花被片最外3~5片,小,三角形至近肾形,具缘毛,内5片紫红色,椭圆至卵圆形;雄蕊近球形。浆果,成热时鲜红色。花期夏季。
本植物的茎藤煎汁可熬制鸡血藤膏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石缝或山坡灌丛中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涩微苦,寒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根及藤:甘辛,平;叶:淡,平。"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舒筋活血,消肿止痛,治流感,毒蛇、狂犬咬伤,风湿麻木,跌打损伤,月经不调,痈肿疮毒。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根:清热解毒,消肿上痛。预防流脑,流感,治毒蛇咬伤,无名肿毒,外伤出血,骨折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根及藤:舒筋活血,消肿止痛;叶:止血散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4~6钱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。
复方
①治毒蛇咬伤,狂犬咬伤,疮毒:五香藤叶适量,捣烂外敷。
②治风湿麻木,跌打损伤,胃痛,月经不凋,脉管炎:五香藤根及茎四至六钱。煎服,或配方泡酒服。
③治外伤出血:五香藤根皮或叶磨粉撒于伤口处。(选方出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垩铁线蕨
- 散血莲
- 泡花树
- 山茶根
- 伯乐树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野杜仲果
- 蜈蚣草根
- 水线草
- 蚂蚁
- 树五加
- 杉塔
- 桑黄
- 蒙疆苓菊
- 水仙
- 马肉
- 麻油
- 莽草根
- 山郎木根
- 云牛膝
- 罂粟
- 蝌蚪
- 娃娃鱼
- 油胡桃
- 阳遂足
- 郁李根
- 麻鱼胆
- 茅栗根
- 野苦瓜
- 点头菊
- 丁香蓼根
- 阳雀花
- 青蛇藤
- 柯榔木
- 蝤蛴
- 定心散
- 苜蓿根
- 带刺马鞭
- 枯萝卜
- 白芷叶
- 银老梅
- 青箭
- 打碗花
- 猬胆
- 滇南千里光
- 散血芹
- 穬麦蘖
- 芒气笋子
- 麻根
- 麻牛膝
- 青蛇莲
- 瓦草
- 雀卵
- 野葡萄根
- 柯树皮
- 雀梅藤叶
- 柿木皮
- 郁金香
- 青箭杆草
- 野芭蕉
- 八楞木
- 庵摩勒
- 扇叶人字果
- 青葙子
- 空筒泡
- 大九股牛
- 午时茶
- 野鸦椿皮
- 苦壶卢子
- 银杏叶
- 盐麸子根
- 苦竹沥
- 蒲儿根
- 散血子
- 盘肠草
- 山藤藤秧
- 山高粱
- 乌榄叶
- 尾叶山柑
- 五倍子
- 威灵仙叶
- 马唐
- 马桑树皮
- 蜢臂兰
- 青鱼胆草
- 榆枝
- 玉簪根
- 麻秸
- 山黄杨子
- 大叶酸藤子
- 乌梅
- 杉子
- 千金坠
- 山麻根
- 山白果根
- 茅栗
- 面筋
- 万年蒿
- 皮哨子
- 山麦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