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裂耳蕨
《*辞典》:新裂耳蕨
拼音注音
Xīn Liè ěr Jué
别名
凤凰尾巴草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鳞毛蕨科新裂耳蕨的根茎。
原形态
新裂耳蕨,又名:革叶耳蕨。
多年生常绿草本,高50~100厘米。根茎直立,密生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20~30厘米,密生虹棕色卵状披针形大鳞片和披针形及条形小鳞片;叶片披针形,革质,长50~70厘米,中部宽10~12厘米,2回羽状分裂,沿叶轴密生条形鳞毛,羽片下面疏生棕色短鳞毛,下部羽片略短,中部的长5~8厘米,基部上侧一小羽片较大,凸起而与叶轴并行,边缘锐裂,其余小羽片卵形,先端渐尖,全缘或有1~2个硬尖齿;叶脉羽状分枝。孢子囊群大,圆形,生于背面中轴与叶缘之间。孢子期4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下或山谷中湿润处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陕西、甘肃和浙江等地。
功能主治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治内热腹痛;新鲜根茎一两左右,加仙鹤草、坚漆柴(金缕梅科椎木)叶各四至五钱,水煎汁,早晚空腹服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胡燕卵
- 蚌壳草
- 泥鳅
- 老鸦糊
- 红香树
- 刺苞南蛇藤果
- 老鸦嘴
- 南瓜叶
- 薅田藨根
- 芭蕉油
- 刺通草
- 老蛇头
- 胡麻草
- 冠唇花
- 红铁泡刺
- 柠檬叶
- 刺黄柏茎叶
- 南瓜根
- 虎皮楠
- 黄瘤孢
- 黄花堇菜
- 女儿红叶
- 牛嗓管树根
- 葫芦
- 红郎伞
- 茴香茎叶
- 韩信草
- 黄花倒水莲
- 刺玫花
- 红门兰
- 老婆子针线
- 老鸦花藤
- 红走马胎
- 豹子眼睛花
- 刺竹笋
- 娘娘菜
- 饱饭花果
- 薅田藨
- 鲩鱼胆
- 黄花小二仙草
- 花椒
- 蒿枝七
- 花生壳
- 老枪谷根
- 垂盆草
- 吹火筒
- 衡州乌药
- 老头草
- 扭序花
- 花被单
- 霸王鞭
- 虎尾草
- 花楸
- 花血藤
- 老虎耳根
- 红酸杆
- 黄花母根
- 六方藤
- 老鼠竻
- 花叶矮陀陀
- 刺子莞
- 刺玫果
- 黄芫花
- 生瓜
- 花生衣
- 丛枝蓼
- 烧伤藤
- 过山枫
- 红香藤
- 石燕
- 山苏子根
- 松香
- 荷花
- 斑茅花
- 女贞叶
- 石斛露
- 红螺塔
- 实葫芦
- 风化硝
- 千金花
- 术苗
- 七叶仔
- 树花
- 还筒子
- 老枪谷叶
- 红花绿绒蒿
- 芦笋
- 串珠耳叶苔
- 匙叶黄杨
- 红血藤
- 南岭黄檀
- 芭蕉根
- 侧柏叶
- 了哥王
- 红龙
- 罗浮柿根
- 罗伞草
- 催乳藤
- 荜澄茄
- 胡葱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