鸭胆
《中华本草》:鸭胆
拼音注音
Yā Dǎn
英文名
Duck gallbladd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胆囊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as domestica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宰鸭去内脏时,摘下胆囊,取胆汁鲜用。
原形态
家鸭,家禽。嘴长而扁平,颈长,体扁。翅小,覆翼羽大。用面如舟底。尾短,公鸭尾有卷羽4枚。羽毛甚密,色有全白、栗壳、黑褐等不同。公鸭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,且叫声嘶哑。脚矮,前3趾有蹼,后1趾略小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鸭喜合群,胆怯。无飞翔力,善游泳。主食谷类、蔬菜、鱼虫等。资源分布: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,定型的3个类型为北京鸭、金定鸭(卵用麻鸭)、高脚鸭(卵肉兼用型)。
形状
性状鉴别,鲜胆呈小囊状,长1.5-3cm,上端颈部较细,内有深绿色胆汁。干胆呈扁平囊状,胆汁干燥呈粉状或块状。气微腥,味苦。
化学成分
胆汁中含鹅氧胆酸(chenodeoxycholic acid),别石胆酸(allolithocholic acid),3α-羟基-7-酮基胆烷酸(3α-hydroxy-7-oxocholanic acid),3-酮-4,6-二烯胆烷酸(3-oxo-4,6-diene-choloplanic acid)。
药理作用
与鸡胆相似,主含鹅脱氧胆酸(CDCA),CDCA有利胆,溶解胆结石,促进脂及的消化和吸收,止咳祛痰平喘,降血脂,抗高务压及抗菌等作用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肝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赤肿痛;痔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敷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涂痔核。又点目赤初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鸭胆
拼音注音
Yā Dǎn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胆或胆汁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白鸭肉"条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苦辛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涂痔核。又点目赤初起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藕
- 胆矾
- 鹅掌上黄皮
- 竹叶榕
- 鹬肉
- 峨眉香科
- 假酸浆
- 剑叶玉簪
- 卷毛耳草
- 鼋肉
- 短瓣女娄菜
- 雨蛙
- 假蒟果穗
- 假香附
- 八哥
- 鸭嘴癀
- 鸢尾
- 九味一枝蒿
- 苦芥
- 退血草
- 铁扫帚
- 通骨消茎叶
- 铁
- 铜骨七
- 铁脚威灵仙叶
- 酱瓜
- 铁鞭草
- 景天
- 走游草
- 蝶毛菌
- 鳙鱼头
- 矮脚苦蒿
- 峨参
- 豆黄
- 矮地茶
- 峨嵋耳蕨
- 竹菌
- 鮧鱼尾
- 桉树果
- 桉油
- 酸角
- 金槐
- 铁筷子
- 鼠尾粟
- 鲫鱼子
- 铁粉
- 铜线草
- 棘豆根
- 金丝杜仲
- 蛇眼草
- 金丝藤仲
- 角叉菜
- 走马芹
- 海狗肾
- 通天草
- 接骨树皮
- 透骨香
- 铁色箭
- 铜脚威灵仙
- 踏膀药
- 极丽马先蒿
- 夹蛇龟
- 鮹鱼
- 卷边桩菇
- 菘菜子
- 蒴藋
- 苏铁叶
- 石韦根
- 砂漏芦根
- 碎密花
- 蓍实
- 苏铁花
- 砂仁花
- 蒴藋赤子
- 穇穗莎草
- 三七草
- 硕苞蔷薇
- 蒒实
- 石龙刍根
- 菘菜
- 菘子
- 三七花
- 三七叶
- 鸡子
- 尖山橙
- 鸡挂骨草
- 鸡骨常山
- 金爪儿
- 酸模叶橐吾
- 紫麻
- 碎米蕨
- 三分三
- 三台红花
- 苏铁蕨
- 肾经草
- 虱婆草
- 粟糠
- 紫革耳
- 砂茴香
- 穗花杉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