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口红
《中华本草》:一口红
拼音注音
Yì Kǒu Hónɡ
别名
一口血。
英文名
Herb of pedunculoside
出处
始载于《湖北中草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冬青科植物长梗冬青的叶和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ex pedunculosa Miq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晒干用。
原形态
长梗冬青 常绿灌木,高4-5m。小枝粗壮,圆柱形,无毛。叶柄长1-2cm;叶片薄革质,卵形、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,长4-10cm,宽2-3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近全缘,或近顶端常具不明显的疏锯齿,中脉上面稍凹人,多少被毛,侧脉两面均不明显。聚伞花序单生叶腋;花4或5数;雄花序有3-9花,总花梗长约2.5cm,花梗长约2.4mm,花萼直径约1.5mm,花瓣卵形,基部稍联合,雄蕊短于花冠;雌花序经常退化,仅余1花,稀3花,花梗细长,长1-1.5cm,花萼直径约3mm,裂片三角形,花冠直径约5mm,花瓣卵形,子房宽圆锥状,柱头乳头状。果球形,直径7-8mm,红色;分核4-5颗,椭圆形,平滑,沿背部中间有1条线纹;内果皮革质。花期6-7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生长于海拔1000-1300m的山坡灌丛及高山矮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片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有的破碎或皱缩,长5-8cm,宽2-7cm,中部或近先端处常有细锯齿;黄绿色,叶柄长12-17mm;薄革质;气微,味微苦。
化学成分
叶含长梗冬青甙(pedunculoside)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凉
归经
肺;肝;肾;大肠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散瘀止血。主风湿痹痛;外伤出血;跌打损伤;皮肤皲裂;瘢痕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4.5-9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清热解毒、止血止痛的功能,用于外伤出血,风湿关节炎,腰痛,跌打损伤,皮肤皲裂,瘢痕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叶黄杨
- 冻绿叶
- 大叶紫薇
- 土黄连
- 无患树蔃
- 窝儿七
- 白芥子
- 野茉莉
- 肉桂
- 酸模
- 鸭肪
- 椒目
- 云南五味子根
- 青稞
- 黍根
- 篑草
- 鹌鹑
- 白芷
- 蛇莓
- 青蛙胆
- 一点血
- 韶子
- 野菱
- 鸡嗉子
- 酒糟
- 棘针
- 荩草
- 杉皮
- 鼹鼠
- 铁粉
- 蚤休
- 鱼蓼
- 鸡子壳
- 牛至
- 大榆蘑
- 鲫鱼子
- 粳米
- 羊乳
- 牛脑
- 桔梗
- 大叶蒟
- 岩豆
- 白及
- 胃友
- 鱼胶
- 鮹鱼
- 雪茶
- 苦木叶
- 牛血
- 饴糖
- 皂柳
- 赛葵
- 铁仔
- 秧鸡
- 鲸蜡
- 白梅
- 豆蔻
- 水獭
- 麝肉
- 鼠胆
- 祖司麻
- 礁膜
- 石楠
- 胆矾
- 鹅腿骨
- 防己
- 葶苈
- 蝶兰
- 鲛鱼
- 猴楠
- 短柄五加
- 鼠脂
- 芥菜
- 苎花
- 菘子
- 梧桐
- 蜘蛛
- 野棕
- 竹菌
- 雉肝
- 鱵鱼
- 菟丝草
- 朱砂七
- 牛蒡
- 牛西西
- 牛金子
- 鸟不宿
- 葶苈子
- 糯米泔
- 雪梨膏
- 牛奶树
- 香蓼
- 麻风树
- 蛇地钱
- 牛筋草
- 雪灵芝
- 铁包金
- 鸟不企叶
- 牛戳口
- 牛白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