猕猴肉
《中华本草》:猕猴肉
拼音注音
Mí Hóu Ròu
英文名
macaque as food, rhesus monkey
出处
出自《证类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猴科动物猕猴和短尾猴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2.Macaca speciosa F.Cuvier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捕杀后,除去毛及内脏,剔除骨骼,取肉,鲜用或烘干。
原形态
1.猕猴,体形瘦小,头顶无“漩毛”,肩毛短而尾较长,约为之半。颊部有颊囊,具5趾(指),有扁平的指甲,臀胝发达,呈红色,雌体更红。体色为呈棕灰色或棕黄色,色泽因地区、年龄不同而有异背部后半部毛呈橙黄色而有光泽;腹面淡灰色,后肢上部亦有橙色的光泽。2.短性猴,体形较猕猴大,大者可重达15kg。四肢等长,尾很短,仅6cm左右。壮年时颜面红色,小猴随性成熟而变红,老年后裉去红色变为紫色或青黑色;头顶之毛较长,由正中向两侧分开,是与猕猴的主要区别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栖息于石山、树林、裸岩等环境。营集群生活。2.生活于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栖息环境与猕猴相似。群居。余皆与猕猴相似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和长江流域大部,青藏高原及山西、河南、河北等地亦有零星分布。2.分布于西南及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酸;性平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补肾健脾。主风湿骨痛;神经衰弱;阳痿遗精;小儿疳积;便血
用法用量
内服:蒸食,100-200g;或烘烤成肉干。
各家论述
《证类本草》:主诸风劳,酿酒弥佳。为脯,主久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猕猴肉
拼音注音
Mí Hóu Ròu
出处
《证类本草》
来源
为猴科动物猕猴的肉。
性味
①《证类本草》:"味酸,平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酸,温。"
功能主治
《证类本箪》:"主诸风劳,酿酒弥佳。为脯,主久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毛山荆子
- 毛梾枝叶
- 毛毡草
- 毛翠雀花
- 毛莲蒿
- 毛诃子
- 毛赤车
- 猫头鹰
- 绵萆薢
- 毛叶黄药
- 米饭花果
- 绵羊血
- 绵阳岩白菜
- 毛瓣绿绒蒿
- 毛菊苣
- 毛黄堇
- 满山白
- 牡荆
- 牡鼠粪
- 猫肝
- 毛叶肾蕨
- 毛果算盘子
- 毛茎马兰
- 毛荚决明
- 毛血藤
- 牡丹皮
- 牡荆根
- 猫人参
- 米麦麨
- 毛叶黄杞
- 毛大丁草
- 毛根杜仲
- 毛水苏
- 毛脉酸模
- 毛鬼头伞
- 猫须草
- 猫骨
- 绵枣儿
- 绵毛马兜铃
- 绵藤
- 毛大丁草根
- 毛扭藓
- 毛果珍珠茅
- 毛脉南蛇藤
- 毛蕨根
- 满山红
- 牡蛎肉
- 米面蓊根
- 糜穰
- 美丽鳞毛蕨
- 美登木
- 毛枝崖爬藤
- 毛柄短肠蕨
- 毛稔根
- 毛笋
- 缅枣
- 缅茄
- 美丽桐
- 毛女贞
- 毛柴胡
- 毛葡萄
- 毛葡萄根皮
- 毛蕊老鹳草
- 牡荆沥
- 绵参
- 美舌藻
- 毛木树皮
- 毛稔
- 毛竹
- 毛薯
- 毛黄连
- 毛黐头婆
- 牡荆子
- 猕猴桃藤
- 猫腿姑
- 盲肠草
- 毛草龙
- 毛木通
- 满江红
- 毛赪桐
- 毛草龙根
- 偏叶白齿藓
- 偏翅唐松草
- 偏翅唐松草根
- 佩兰
- 偏瓣花根
- 偏花黄芩
- 漆树皮
- 山羊参
- 楸木皮
- 清明菜
- 球花紫云英
- 琴唇万带兰
- 苘实
- 茜草茎
- 啤酒花
- 楸树
- 槭叶止血草
- 漆大姑根
- 披散糖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