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鬃刚
《中华本草》:猪鬃刚
拼音注音
Zhū Zōnɡ Gānɡ
别名
猪鬃草、铁丝草、碎叶猪棕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铁线蕨科植物白背铁线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diantum davidii Franch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15-40cm。根茎长而横生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深棕色、阔披针形鳞片。叶远生;叶柄长8-20cm,坚硬,向上至小羽片柄均为栗红色,有光泽;叶片厚纸质,上面草绿色,下面灰绿色或灰白色,两面光滑无毛,卵形或三角状卵形,长10-18cm,宽6-10cm,三回羽状;羽片3-5对,互生,下部有短柄,向上的近无柄,卵状三角形,基部1对稍大,长5-9cm,宽1.5-3cm,二回羽状;一回小羽片3-5对,斜阔三角形,互生,斜展,基部1对长达3cm,羽状;末回小羽片倒三角形,长宽各约7mm,上缘不育部分有阔三角形刺尖头的锯齿,两侧全缘,基部楔形;叶脉由末回小羽片基部向上二叉分枝,伸达齿端。孢子囊群圆肾形,着生于小羽片上缘的凹缺内,通常1个或偶有2个;囊群盖肾形至圆形,黄棕色,成熟时褐黑色,质厚,全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1400m的林下溪边或干燥环境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水通淋。主痢疾;尿路感染;血淋;乳糜尿;睾丸炎;乳腺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猪鬃刚
别名
白背铁线蕨、铁丝草、碎叶猪鬃草
来源
蕨类铁线蕨科猪鬃刚Adiantum davidii Franch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湖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,利尿,通乳。主治膀胱炎,血淋,乳腺炎,乳糜尿,睾丸炎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止血扇菇
- 泽泻叶
- 太白小紫菀
- 榛子
- 瑞香叶
- 猪蹄
- 猪脬
- 猪仔笠
- 汝兰
- 止咳菊
- 猪胰
- 乳源木莲果
- 炙黄芪
- 棕树心
- 猪蓼子草
- 椎连栎
- 止泻木
- 槠子皮叶
- 猪肤
- 瑞香花
- 猬脂
- 野鹅脚板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矮脚龙胆
- 大头艾纳香
- 微籽
- 一品红
- 大花柳叶菜
- 无漏子
- 铁苋
- 泽兰
- 猪髓
- 鹅毛
- 假鹊肾树
- 豆蔻
- 天鹅毛
- 太白参
- 短柄南蛇藤根
- 短枝六道木
- 头发七
- 剪草
- 剑叶铁角蕨
- 豆瓣香
- 鄂报春
- 鸭血
- 玳玳花
- 棕榈
- 皱巴坚螺
- 短柱梅花草
- 耳草
- 钝叶草
- 猪耳掌
- 浙贝母
- 浙樟
- 枳椇木汁
- 景天三七
- 窄叶南蛇藤
- 苦参实
- 追风伞
- 蜀葵苗
- 十字苔草
- 橘红珠
- 窄叶飘带草
- 菊三七
- 见血封喉
- 莙荙子
- 多花八角莲
- 钻天杨
- 八爪金龙
- 皂荚根皮
- 硬叶女娄菜
- 短穗草胡椒
- 掌裂秋海棠
- 吉龙草
- 野巴子
- 食盐
- 枳椇木皮
- 窄叶大戟
- 竹叶蕉
- 昆明山海棠
- 中华补血草
- 峨山雪莲花
- 光叶海桐叶
- 竹叶
- 蜀五加
- 叫姑姑
- 橘叶
- 吉笼草
- 迎春花
- 酒瓶花
- 枣树皮
- 红须须
- 皱叶南蛇藤
- 珠芽半支
- 轻粉
- 石上藕
- 钻秆虫
- 铅粉
- 姜三七
- 艾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