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榔皮
《中华本草》:白榔皮
拼音注音
Bái Lánɡ Pí
别名
色告白、榔皮树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梧桐科植物绒毛苹婆的树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rculia villosa Roxb.[Sterculia lantsangensis Hu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割破树皮,流出汁液,凝固后取下。
原形态
绒毛苹婆 乔木。树皮灰白色。小枝粗壮,并有时痕,幼时被褐色星状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约16cm,被毛;托叶披针形,长约1cm;叶掌状3-7裂,基部广心形,长17-22cm,宽与长几相等;中间的裂片广卵形,尾状渐尖,长达8cm,宽约8cm,叶上面被稀疏的短柔毛,下面被密集黄褐色星状茸毛。圆锥花序腋生,密被锈色茸毛;花黄色;萼阔钟状,长约1cm,5裂,外面被短柔毛,内面无毛,裂片披针形,先端急尖,长约6mm,外展;雄花的雌雄蕊柄弯曲,无毛,花药10个;雌花的子房圆球形,花柱向下弯曲,被毛。蓇葖果长椭圆形,长3-5cm,先端略有短喙,内外均密被锈色长茸毛。种子长圆形,黑色。花期2月,果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杂木林中或栽培于村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。
化学成分
树胶含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缬氨酸(va-line),脯氨酸(proline)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甘氨酸(glycine)及苏氨酸(threonine)。
性味
辛;苦;平
功能主治
祛风利湿;接骨。主风湿痹痛;水肿;小便不利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对节子叶
- 白花柴
- 砖子苗
- 白栎
- 瑞苓草
- 人参
- 浙江七叶树
- 大唇马先蒿
- 卷毛耳草
- 虎骨胶
- 白花藤
- 大青木
- 倒地铃
- 大百解薯
- 一口红
- 大叶黄杨
- 冻绿叶
- 大叶紫薇
- 土黄连
- 无患树蔃
- 窝儿七
- 白芥子
- 野茉莉
- 肉桂
- 酸模
- 鸭肪
- 椒目
- 云南五味子根
- 青稞
- 黍根
- 篑草
- 鹌鹑
- 白芷
- 蛇莓
- 青蛙胆
- 一点血
- 韶子
- 野菱
- 鸡嗉子
- 酒糟
- 棘针
- 荩草
- 杉皮
- 鼹鼠
- 铁粉
- 蚤休
- 鱼蓼
- 鸡子壳
- 牛至
- 大榆蘑
- 鲫鱼子
- 粳米
- 羊乳
- 牛脑
- 桔梗
- 大叶蒟
- 岩豆
- 白及
- 胃友
- 鱼胶
- 鮹鱼
- 雪茶
- 苦木叶
- 牛血
- 饴糖
- 皂柳
- 赛葵
- 铁仔
- 秧鸡
- 鲸蜡
- 白梅
- 豆蔻
- 水獭
- 麝肉
- 鼠胆
- 祖司麻
- 礁膜
- 石楠
- 胆矾
- 鹅腿骨
- 防己
- 葶苈
- 蝶兰
- 鲛鱼
- 猴楠
- 短柄五加
- 鼠脂
- 芥菜
- 苎花
- 菘子
- 梧桐
- 蜘蛛
- 野棕
- 竹菌
- 雉肝
- 鱵鱼
- 菟丝草
- 朱砂七
- 牛蒡
- 牛西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