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棉花藤根
《*辞典》:青棉花藤根
拼音注音
Qīnɡ Mián Huā Ténɡ Gēn
出处
《浙江中药资源名称》
来源
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的根。
原形态
青棉花藤,又名:竹马、竹麻、大藤、猴头藤、纸加藤、猴大绳、红棉毛藤。
常绿木质藤本,长可达15米,全体光滑无毛。营养枝遍生气根。叶对生,薄革质,椭圆状矩圆形至披针状椭圆形,长10~16厘米,宽3~6厘米,先端短尖或渐尖,上面无毛,下面或散生极疏的星状毛,全缘或上部边缘略有浅波状疏齿;叶柄长1~3厘米。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,长10~14厘米;花聚生,两性,白色或绿白色;萼常5裂,裂片3角形;花瓣5,卵形,于顶端结合成冠状,开放时整花脱落;雄蕊约8~10,花丝弯曲呈波状,长4~5毫米;花柱棍棒形,长1毫米,柱头6浅裂,子房下位。蒴果陀螺状,长2~3毫米。种子长椭圆形,长1毫米,顶端有翅。花期8~9月,果期10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,常攀援于岩壁上。分布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东、台湾等地。
功能主治
治腰腿酸痛。
复方
①治风气,两腿抽痛:青棉花藤根和猪蹄同煮,加白糖服。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
②治妇女产后潮热,腰痛脚酸,面黄肌瘦:青棉花藤根一斤,白马骨根一斤,金腰带根半斤。同切细炒热,再加黄酒半斤,闷一夜。分成五剂,一天一剂,加水煎,冲红糖、黄酒。早晚饭前各服一次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油渣果
- 青叶苎麻根
- 棘刺花
- 野拔子
- 金橘露
- 鳝鱼
- 棘叶
- 竹根七
- 家兔骨
- 野芋实
- 挖耳子草
- 云南山梅花
- 钻地风
- 江蓠
- 钓鱼秆
- 蜀羊泉
- 鸡嗉子花
- 云南荚蒾根
- 姜叶三七
- 梧桐叶
- 八仙花
- 苦葛花
- 银不换
- 越王余筭
- 块茎糙苏
- 硬质早熟禾
- 皱叶子
- 使君子叶
- 青榨槭
- 蝤蛑
- 酒饼叶
- 独行千里
- 玉兰花
- 皂角刺
- 苦芦骨
- 野棉花
- 游草
- 阔叶水竹叶
- 苦壶卢
- 油桐叶
- 三楞草
- 珍珠露水草
- 使君子根
- 款冬花
- 豆油
- 越橘叶
- 碎兰花根
- 蒴莲
- 虱子草
- 三匹叶
- 角螺厣
- 素馨花
- 穗花蛇菰
- 金刚刺
- 透骨草
- 蹋菜
- 鸡毛狗
- 豌豆七根
- 窄叶鼠李
- 牙刷草
- 油茶根
- 野亚麻
- 烟胶
- 椰子油
- 苦楝花
- 竹实
- 野兔骨
- 大唇香科科
- 椒蒿
- 金不换
- 伞花绢毛菊
- 黔桂醉魂藤
- 金刚散
- 角花翠雀
- 宽叶紫萁苗
- 野芋叶
- 豆瓣七
- 三蕊草
- 三枝标
- 野鸦椿根
- 鹅掌楸根
- 皂荚
- 眼镜蛇
- 野茶子
- 玉米花
- 竹林霄
- 鹅掌揪根
- 阔齿兔唇花
- 甲鱼头
- 迎春花根
- 油渣果根
- 多蒴曲尾藓
- 野把子
- 短齿楼梯草
- 结香花
- 雉肝
- 酸藤果
- 多茎野豌豆
- 钻石风
- 安徽杜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