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草
《中华本草》:游草
拼音注音
Yóu Cǎo
英文名
Herb of Clubhead Cutgrass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游草和假稻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eersia hexandra Sw. 2.Leersia japonica makino[Leersia hexandra Sw.var.japonica (Makino) Keng f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1.秆下部伏卧地面或倾斜,并于节处生根,其节常具倒生微毛。叶鞘光滑或粗糙,上部者通常短于节间:叶舌膜质,长1-2mm,其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愈合;叶片扁平或卷折,披针形,粗糙,长3-12cm,宽约4-6mm。圆锥花序卵形或矩圆形,长5-10cm,分枝较细,具角棱,长达4cm;小穗长3-4mm,宽约1.5mm,具短柄,小穗含1花,无芒;颖退化;外稃具5脉,脊背与边缘均具刺毛;内秀具3脉,脊上有硬纤毛;雄蕊6,花药长约2.5mm。颖果,泛约2.5mm。花、果期夏、秋季。 2.假稻 多年生草本。秆下部伏卧地面,节上可生线形而多分枝的须根,上部向上斜升,高达80cm,其节密生倒毡地鞘通常短于节间,粗糙或平滑;叶舌长1-3mm,顶部截平,基部两侧与叶鞘愈合;叶片扁平,长5-15cm,宽4-8mm,粗糙,下面光滑。圆锥花序长9-12cm;分枝光滑,具角棱,较压扁,直立或斜升,长达6cm;小穗长4-6mm,草绿色或带紫色;外稃具5脉,脊具刺毛,内稃具3脉,中脉也具刺毛;雄蕊6,花药长约3mm。花、果期夏、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 2.假稻生于水边。资源分布:1. 2.假稻 分布于华东、华中及河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平;辛
功能主治
疏风解表;利湿;通络止痛。主感冒;头痛身疼;疟疾;白带;下肢水肿;小便不利;痹痛麻木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复方
①治疟疾长久不愈: 游草、寒经草、野烟头。煎服。 (《重庆草药》)②治凉寒发烧身痛: 游草、土地榆、马蹄草。煎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白带,通经。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散寒解表,利水除湿。治四肢麻木。3.《四川中药志》:能散寒解表,通经给。治疟疾,感冒头身疼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游草
拼音注音
Yóu Cǎo
别名
田中游草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蓉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西游草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牛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游草的全草。全年可采,以4~5月采者为多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秆下部伏卧地面或倾斜,并于节处生根,直立部分高约40厘米,其节常具倒生微毛。叶鞘光滑或粗糙,上部者通常短于节间;叶舌膜质,长1~2毫米,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愈合;叶片扁平或卷折,披针形,粗糙,长5~20厘米,宽约4~6毫米。圆锥花序卵形或矩圆形,长5~10厘米,分枝较细,具角棱,长达4厘米;小穗长3~4毫米,宽约1.5毫米,具短柄;小穗含1花,无芒;颖退化;外稃具5脉,脊背与边缘均具刺毛;内稃具3脉,脊上有硬纤毛;雄蕊6,花药长约2.5毫米。颖果,长约2.5毫米。花、果期夏、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水边潮湿处。分布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台湾、福建等地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解表散寒,通经络,利小便。治感冒,头痛身疼,疟疾,痹痛麻木,白带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白带,通经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散寒解表,利水除湿。治四肢麻木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能散寒解表,通经络。治疟疾,感冒头身疼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~8钱。
复方
①治疟疾长久不愈:游草、寒经草、野烟头。煎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②治凉寒发烧身痛:游草、土地檎、马蹄草。煎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阔叶水竹叶
- 苦壶卢
- 油桐叶
- 三楞草
- 珍珠露水草
- 使君子根
- 款冬花
- 豆油
- 越橘叶
- 碎兰花根
- 蒴莲
- 虱子草
- 三匹叶
- 角螺厣
- 素馨花
- 穗花蛇菰
- 金刚刺
- 透骨草
- 蹋菜
- 鸡毛狗
- 豌豆七根
- 窄叶鼠李
- 牙刷草
- 油茶根
- 野亚麻
- 烟胶
- 椰子油
- 苦楝花
- 竹实
- 野兔骨
- 大唇香科科
- 椒蒿
- 金不换
- 伞花绢毛菊
- 黔桂醉魂藤
- 金刚散
- 角花翠雀
- 宽叶紫萁苗
- 野芋叶
- 豆瓣七
- 三蕊草
- 三枝标
- 野鸦椿根
- 鹅掌楸根
- 皂荚
- 眼镜蛇
- 野茶子
- 玉米花
- 竹林霄
- 鹅掌揪根
- 阔齿兔唇花
- 甲鱼头
- 迎春花根
- 油渣果根
- 多蒴曲尾藓
- 野把子
- 短齿楼梯草
- 结香花
- 雉肝
- 酸藤果
- 多茎野豌豆
- 钻石风
- 安徽杜鹃
- 蜇虫
- 岩豇豆
- 使君子
- 豇豆叶
- 三叶鬼针草
- 丝点地梅
- 三叉凤尾蕨
- 神曲
- 色赤杨
- 三角风
- 石面枇杷
- 苏黄耆
- 蒜梗
- 石香葇
- 伸筋草
- 三点金草
- 铁杆地柏枝
- 铜皮
- 铁丝灵仙
- 接骨木
- 鳗鲡鱼血
- 走马胎
- 舌状蜈蚣藻
- 苏木
- 三升米
- 三匹箭
- 丝瓜根
- 蛇头细辛
- 节节草
- 三对叶丹参
- 铜钱菌
- 三块瓦
- 铁力木
- 尖齿耳蕨
- 铜绿
- 杨梅根
- 尖叶川黄瑞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