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蕨
《中华本草》:星蕨
拼音注音
Xīnɡ Jué
别名
二郎剑、尖凤尾
英文名
Common Microsorium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蕨类植物图谱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星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osorium punctatum(L.)Copel.[Acrostichum punctatum 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35-70cm。根茎粗短而横生,近光滑,灰白色,密生须根,疏被暗棕色、具粗筛孔的阔卵形鳞片,基部阔而呈圆形,顶端急尖,边缘略有齿,盾状着生,易脱落。叶近簇生;叶柄短或近于无柄,禾秆色,基部疏被鳞片;叶片纸质,淡绿色,阔披针形,长35-55cm,宽4-8cm,先端渐尖,向基部长渐狭而形成狭翅,或呈圆楔形或近耳形,全缘或有时呈不规则的波状,有软骨质的狭边;叶脉网状,小脉纤维而曲折,内藏小脉分叉。孢子囊群小而密,橙黄色,通常仅叶背面上部能育,一般生于内藏小脉顶部,不规则散生或有时密集汇合;无囊群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500-1100m的林中老树干或墙壁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台湾等地。
化学成分
星蕨全草中含有三萜化合物:21-甲基旱地菊-12,22(29)-二烯[21-methylbacchara-12,22(29)-diene],21-甲基-18(28),22(29)-达玛二烯[21-methyldammara-18(28),22(29)-diene]。
性味
苦;凉
归经
膀胱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解毒。主淋症;小便不利;跌打损伤;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尿道炎、跌打损伤、痢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羊皮
- 小红人
- 小紫含笑
- 牛齿
- 落新妇
- 蘡薁
- 小扁草
- 小米口袋
- 岩凤尾蕨
- 驴耳朵草
- 棱子芹
- 柴桂
- 小米柴
- 细叶黄杨
- 背花疮
- 白蜡树皮
- 秤杆升麻
- 川芎
- 白蔹
- 小红袍
- 羊髓
- 大粘药
- 大叶沿阶草
- 雀瓮
- 银叶树
- 云南蕊木
- 牛耳枫根
- 药用小阴地蕨
- 测试
- 狭叶当归
- 小飞扬草
- 川鄂山茱萸
- 熊脑
- 小鸦葱
- 小龙胆草
- 新疆一支蒿
- 熊掌
- 小黄皮
- 小黄构
- 川木通
- 川木香
- 柴胡叶链荚豆
- 柽柳花
- 新疆卫矛
- 白矾
- 抽筋草
- 新疆远志
- 沉香
- 橙耳
- 仙桃草
- 人面子根皮
- 心不干
- 小黄素馨
- 小黑牛
- 熊蕨根
- 白酒草
- 仙人掌
- 新疆藁本
- 新裂耳蕨
- 胡燕卵
- 蚌壳草
- 泥鳅
- 老鸦糊
- 红香树
- 刺苞南蛇藤果
- 老鸦嘴
- 南瓜叶
- 薅田藨根
- 芭蕉油
- 刺通草
- 老蛇头
- 胡麻草
- 冠唇花
- 红铁泡刺
- 柠檬叶
- 刺黄柏茎叶
- 南瓜根
- 虎皮楠
- 黄瘤孢
- 黄花堇菜
- 女儿红叶
- 牛嗓管树根
- 葫芦
- 红郎伞
- 茴香茎叶
- 韩信草
- 黄花倒水莲
- 刺玫花
- 红门兰
- 老婆子针线
- 老鸦花藤
- 红走马胎
- 豹子眼睛花
- 刺竹笋
- 娘娘菜
- 饱饭花果
- 薅田藨
- 鲩鱼胆
- 黄花小二仙草
- 花椒